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42篇
世界政治   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2011篇
中国共产党   856篇
中国政治   1298篇
政治理论   204篇
综合类   7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王小兵 《人民论坛》2011,(9):190-19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重的不断增大,使其认定工作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和重点。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调查信息失真、认定标准不完善、学生资助评议小组缺乏公正等弊端。为改进这项工作,必须制定认定的原则,规范认定程序。同时要加强诚信教育,加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的监督。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应急管理》2011,(7):62-64
6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风雹、地震、台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病虫害等灾害。为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财政部、民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4.45亿元。其中,旱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05亿元;暴雨洪涝灾害补助资金3.4亿元。  相似文献   
993.
"一对一"证据,指的是在腐败犯罪的侦查过程中出现的互相对立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证明力相矛盾的证据现象,具有证明力不稳定、"延伸"或"再生"证据明显等特点,带来了一些证明困境,可通过建立补强证据规则、自白任意规则、强化间接证据、构建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律师在场制度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994.
制约征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困难: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与房屋的征收涉及的公共利益的认定与适用更加困难;农村征地制度改革背后事实上面临一个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问题,无疑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征地制度改革的难度;农村土地产权模糊状况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如何合理确定农民土地的价值和价格并给农民合理的补偿也是阻碍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克服征地制度改革主要困难的对策:弱化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对集体土地的征收采用市场价格的补偿;让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期划与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实施配套的税制改革,为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源;实施与征地制度改革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95.
证明存在于诉讼角色独立的两方之间。证明标准是一方说服另一方的最低限度要求,因此证明标准存在于司法审查程序中。同时,由于有罪或无罪的判决结果对控辩双方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控诉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设立内部标准来把握案件。当然,由于司法审查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可能有多种,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正,保护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真正做到在每个诉讼阶段更为严格地对案件进行把关,立法应当确立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由不同的司法人员来把握与适用。  相似文献   
996.
在现代刑事司法中,定罪公正和量刑公正一起,构成了司法公正的丰富内涵.而目前,我国量刑不公的问题却日益凸显,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学界与实务界也开始关注和研究量刑问题.但人们往往是从实体法的角度研究量刑,其实,量刑公正不仅是实体问题,更是一个程序问题.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化是实现量刑公正的程序路径,但量刑程序的科学设置不...  相似文献   
997.
严格证明作为大陆法系刑事诉讼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司法实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这一概念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普遍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构建严格证明规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对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适用对象的划分上,而基于严格证明的概念本身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研究并不多见。笔者尝试将严格证明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以促进案件实体真实的发现,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实现判决结果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998.
诉讼目的主导着证明标准的构建,证明标准体现着诉讼目的的要求.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在诉讼目的方面的共性是发现真实、促进诉讼,更能体现其特质的是三大诉讼特有的诉讼目的,具体表现为刑事诉讼的“保障人权”、民事诉讼的“解决纠纷”和行政诉讼的“监督权力”,这些特有目的与三大诉讼处理案件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对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以充满正当精神的程序规则保障量刑权利,以符合科学理性的程序设计实现量刑公正,已经成为量刑改革的基本共识。但关于量刑改革的具体方向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学者认为量刑建议权是诉权,量刑建议是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应当采用控辩对抗的庭审方式,以公诉权制约量刑权,将量刑程序构建为一场独立(隔离)的量刑诉讼,最终实现诉讼状态的回归。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说,量刑程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职权式的听证程序。为了探索符合  相似文献   
1000.
无罪推定最初表现为一种富有人权保障价值的证据法原则。但由于产生背景和发展进路的不同,无罪推定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功能定位和法律效果上有一定差别:前者将其作为审判阶段的证明规则,后者则以无罪推定的证据法内涵为基础,充分挖掘其程序法意义,将其塑造为具有多重法律效果的人权原则。二战后,无罪推定的国际化虽然推动了无罪推定法律效果限制和生效范围的一些共同基准的形成,但对各法系无罪推定法律效果的影响并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