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6篇
法律   2136篇
中国共产党   440篇
中国政治   1279篇
政治理论   391篇
综合类   108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是并列的关系,各有其不同的目的、程序、标准等,独立发挥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互不干扰,自成体系。因此,刑民交叉仅仅是一种现象的总结。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民刑交叉案件,在民法上与刑法上均有独立的意义,这时,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就会发生一定的牵连。一、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在实体法上的牵连。民法上的法律  相似文献   
862.
李劲 《行政与法》2012,(6):105-108
环境犯罪行为迥异于一般的犯罪行为,尤其是对于污染型环境犯罪行为,确定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当困难。对此,国外产生了推定因果关系存在的各种理论与学说。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犯罪证明方法在环境犯罪的认定上存在着缺陷,针对我国环境犯罪案发率高但因果关系证明难度大这一现实矛盾,有必要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对环境犯罪适用的因果关系确定推定方法,以彰显刑法对环境资源、人身权及财产权的保护功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3.
间接证据不能像直接证据那样一步到位地证明案件事实,而是需要通过推理来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因此,间接证据案件更加考验法官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两高三部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  相似文献   
864.
在以往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贪污贿赂、恐怖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死亡后,其违法所得无法追缴的法律障碍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等四种特别程序。对于该程序的定性关系到它的细节性规定是否合理,后续司法解释如何起草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对其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865.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一现象: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针对检察官的有罪指控,为减轻或者免除其刑事责任而提出难以查证的辩解.而这些辩解是否会引发被告人证明责任的承担,本文将从三类不同形式的辩解出发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66.
曾赟 《清华法学》2012,8(1):64-77
再犯罪的危险这一术语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前仅仅是一个学术用语而已,现今却成为了法律用语。刑事司法过程中诸如逮捕、取保候审、缓刑、限制减刑、减刑、假释等无数决定或裁判无不决定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终生命运。再犯罪的危险就是这些决定或裁判的重要依据之一,故谨慎审查与准确判断再犯罪的危险关乎个体人生道路的转折。这涉及刑事司法体系究竟采用何种标准来审查判断行为人再犯罪的危险问题。因我国刑事法律对何谓再犯罪的危险无明确规定,故其审查判断标准确立的前提是首先厘清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基于一种存在论视角确定再犯罪危险审查判断的实体标准;基于一种实证主义路径确定其预测标准;基于一种唯物主义经验论立场确定其证明标准。再犯罪危险审查判断三个标准既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也是科学管理再犯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67.
毋爱斌 《清华法学》2012,6(2):115-125
在损害赔偿诉讼中,往往会出现损害事实的发生得以证明,而损失大小难以证明或不能证明的情形,此时如何确定损害赔偿数额即成为难题。对此,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损害额认定制度,通过降低法官心证标准和赋予法官裁量评价权来实现对主张者的权利救济,以此实现实质公平。目前,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确立了相关规则,但由于缺乏民事程序法上的规范和补强,并未产生很好的实践效果。因此,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损害额认定制度,相应减轻权利主张者的举证负担,以此发挥损害赔偿制度的权利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868.
赵旭光  李红枫 《证据科学》2012,20(5):545-556
选择性起诉是政府基于恶意,歧视性地进行刑事起诉裁量的行为,因其目的之恶以及违反法之平等精神而受抗辩。美国司法有两种抗辩途径:通过禁令救济提起民事侵权之诉和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选择性起诉抗辩。然而,美国法院对这两种救济都确立了难以逾越的证明责任,并且将其分配给了申请人。其中民事抗辩的"现实的、迫在眉睫的侵害的威胁"证明,刑事抗辩的不正当起诉标准证明,几乎将所有的申请人阻挡在抗辩门外。美国法院的这种态度是因为其实际并不愿意介入此种审查,根源主要在于司法系统对于分权原则下司法权的克制和对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尊重传统。  相似文献   
869.
2012年3月14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举证责任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提出了举证责任概念。依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控方承担举证责任,要求证据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同时规定辩护律师不承担举证责任。新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举证责任制度进行的规定,不仅对澄清我国刑事举证责任理论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消除司法实践中的混乱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保障人权、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0.
张秀兰 《求索》2012,(1):36-38
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用于投资的重要参考,财务预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要占领投资制高点就必须构建科学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本文探讨应用传统回归法与逻辑回归模型分别对金融数据库在企业财务预警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使用反向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对企业财务"负债比率"和"营运现金流"这两项指标更具预测力、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