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5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新修订的我国《刑事诉讼法》192条第2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这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意味着在今后我国的法庭上,人们将时时看到专家证人的身影,领略到专家证人有别于普通证人的独特风采。本文深入分析专家证人作证的范围以及专家证言与普通证言的区别,以期为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这一规定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2.
张彬 《人民公安》2007,(18):19-20
秘密侦查是犯罪侦查的一种特殊方式,它能够狠、准、稳、快地打击犯罪,因此,得到了一线刑侦部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秘密侦查涉及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重大问题,因此,在证据采信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23.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运用最普遍、最复杂的证据种类之一,它有利于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询问证人困难、证人拒绝出庭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侦查机关、司法机关特别强调证人的作证义务,追求证人的出庭率,并且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定、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公民履行作证义务的法律意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证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证人的拒证权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24.
<正> 五、公民参加讯问、辩认和其他侦查行动在现场进行讯问、对质、辯认、审查证言过程中的任务,就是从那些了解案件重要情节的人那里取得最充分的符合实际的证言或陈述。正如前面所说过的,勘查和搜查的目的就在于查明那些具有证据意义的物体和情况的性  相似文献   
25.
证人证言异常变更有多方面的原因 ,为消除证言异常变更对诉讼的干扰和负面影响 ,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 ,首先要严格执法 ,依法取证 ;再次要强化证据意识 ,全面收集证据 ;再次要健全证人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6.
走私案件一般可分为非贸易性案件和贸易性案件两大类。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非贸易性走私案件主要是指走私军火、核材料、贵金属、珍贵珍稀动植物及制品、毒品及制毒物品、淫秽物品、固体废物等。在贸易性走私案件中,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对保税物品的走私,二是对特定减、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的走私,三是一般贸易中的走私案件。贸易性走私案件虽亦属于普通刑案中的经济类犯罪案件,但因其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和常见的刑案相比,从犯罪产生的原因、手段特点、主要证据类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方法以及犯罪嫌疑人群体特点等方面相比有特殊性。下面就案件诉讼活动中的核心问题——证据,针对贸易性走私案件,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27.
证人证言是查明案件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保证无责之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证人出庭制度既是刑事诉讼要求,也是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然而,在现实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证人出庭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该现状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制度构建所存在的缺陷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该制度的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国外的做法,提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规定及赋于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权运用之情形。  相似文献   
28.
吕静 《中国检察官》2013,(23):44-47
"情况说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相关人员就刑事案件中存在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的工作说明、工作情况、说明等的总称。[1]"情况说明"的证据能力及性质定位,在理论界饱受争议,亟待厘清。司法实践中,"情况说明"涉及的事项种类繁多、适用混乱,须予规范、规制。有鉴于此,笔者拟借本文对"情况说明"的定位和规制问题作一些探析,期待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情况说明"的性质及证据学分析(一)"情况说明"具有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29.
郭玉伟 《天津检察》2007,(5):56-56,58
证人证言是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就自己耳闻目睹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是否积极、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出具客观、真实的证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法制进步的标志。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对证人制度保障和义务强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且个别证人法律素质不高、作证积极性不强,致使取证难这一问题成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证人不愿作证,有着不同的原因。笔者结合自身在公安预审、公诉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对几种不同心理证人的取证技巧。  相似文献   
30.
法学界关于目击者证言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目击者能够提供可靠的证据;二是目击者的证言不可靠,其准确受到认知心理学中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对目击者证言的认知研究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