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5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证人出庭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意义重大,关系着案件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细化和完善我国证人出庭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证人出庭的预期价值,具体措施有:扩大证人保护案件的类型;明确保护措施的实施程序;完善强制证人到庭规定;明确证人拒绝出庭后其书面证言的效力。  相似文献   
522.
大部分证据学研究直接针对的是理论规则,如相关性、传闻、品性证据、专家证言等等。这些规则相当重要,我在中国的演讲已经涉及了其中的大多数。但这之外,还有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针对的是证据法的概念基础,或更普遍的法律规则。在我的第一次讲座中,在讨论证据、程序及实体法的关系时,我已经涉及其中的某些问题。今天我想讨论另外...  相似文献   
523.
笔迹心理学是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因该学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已被西方国家广泛地运用于司法领域。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笔迹心理学在证据采信、事实还原乃至民事调解等方面与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契合,将笔迹心理学引入民事诉讼亦有其必要性,应着重把握好案件筛选和笔迹采集两大环节。三大制度的构建是笔者对笔迹学引入后模式设计的具体构想:一是通过专家辅助人制度,辅助法官进行证据的甄别与采信;二是通过司法鉴定制度,助力法官明辨是非,还原民事案件的客观事实;三是通过委托调解制度,形成诉讼中司法调解和诉讼外心理调解的有效对接,力求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524.
废墟的证言     
7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沿江乡的侵华日军遗留战地——胜山要塞,踏查碉堡,炮台,战壕,兵舍,那些入侵者残留的战争标志,那些难以愈合的战争伤痛……  相似文献   
525.
卫凯博 《河北法学》2023,(3):175-200
刑事诉讼中可信性是证人证言的核心属性,对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影响,其不当采纳是众多冤假错案的原因之一。但是,证言可信性的审查判断被法官等事实认定者不同程度地“冷却”。证言的可信性与真实性混淆、可信性与证明力的逻辑关系不明确是其审查判断的理论困境;证人出庭率低、书面证言的过度使用和规范性文件中缺乏可信性评价规则是其审查判断的现实困境。因此,有必要将证言三角形理论融入相关规范性文件之中,关系到内部评价;有必要理清可信性与其他证据属性即真实性、证明力的关系,影响到可信性的最终审查判断。可信性与真实性的关系:真实不必然可信;真实性是可信性的必要条件。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可信性是一种主体主观反应,证明力是一种主体客观反应;可信性是证明力评价的前提和判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