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评判反腐倡廉建设形势,解决的是如何看待其发展状况,回答诸如究竟腐败是越反越多还是越反越少、目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对此,本文试图对评判主体、评判标准和评判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有关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当选印度总理,2009年获得连任.执政长达10年的曼莫汉·辛格终于卸下重担.5月17日向印度总统慕克吉提交辞呈。辛格领导的印度国大党此前在印度下院选举中遭遇惨败。回顾辛格的政治生涯。印度媒体充分肯定这位“经济改革之父”对印度经济的贡献,但同时也对他在职业生涯后期的执政不力表示惋惜。  相似文献   
13.
王厚明 《先锋队》2015,(7):42-43
作为党员干部,尽管职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评判标准,那就是"让群众满意"。一、强化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增强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政治自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的党性担当,服务群众、排忧解难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这些都决定了群众满意要成为领导干部的价值归宿,而群众满意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需要领导干部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当前“社会问题”之一的群体性事件,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准确把握特征、透视主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属性和客观危害,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从而更好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政策的实施及调整,使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实现及利益关系格局发生变化,在道德层面上引发对经济政策评判的冲突。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政策制定者必须要对经济政策加以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6.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1,(19):30-33
本刊今年9期(上)特别策划《政绩的正负极》提出,政绩的优劣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但由此衍生出来的政缋观却指引着执政者的施政内容和效果,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列车轻快或负重前行。作如是观,2008年后山西大同饱受争议的发展路径便是一个生动的案例。8月底,本刊记者奔赴山西大同,力图呈现这场耗资甚巨的造城运动,以及背后的民生愿景。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强调"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检察机关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检察机关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需要把案件质量置于检察工作的首位,视案件质量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深入思考和研究案件质量评判体系,对于提高案件质量,维护司法公正,提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心,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  相似文献   
18.
村干部工作好坏,不再只是上级说了算,群众也有了评判权。“双述双评”制度就像把尺子,时刻丈量村支书的长短。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重商,其中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经济伦理观反映了要求发展工商业和倡导富国利民,以抵御外侮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继承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的基础上,还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建构起具有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特点的经济伦理思想,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制度是西方诸多国家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保障人类尊严不受侵犯的法律手段之一 ,是刑事司法公正的标准之一。在我国法学界 ,关于“沉默权”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