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288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284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4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追求判决一致是冲突法的古典抱负,传统反致之创设即服务于此一功效。拉塞尔开创双重反致先例之时并未释明其动机与理由。两种正相反对的解释路向彼此既不能证伪复又和谐兼容于双重反致,这表明应从第三维度即回归冲突法寻求判决一致之古典使命来解读其伦理取向。双重反致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为只能实现判决相对一致的传统反致所不能担保的判决绝对一致之目标提供绝对保证,精确致达冲突法之意向。判决一致本身不体现伦理深度,其实现方式才体现伦理深度。传统反致的相对性在于他律,双重反致的绝对性则得益于自律。立足于自律之上的双重反致移情换位于外国法院之立场,散发出为他人的伦理暗香。为他人的脆弱性及其可能走向的为难他人的背反结局使其危机再现。对我意识的终极溯源揭示了他人就是上帝的本体论结构,逃脱上帝的不可能性是对为他人伦理及作为其技术表达的双重反致之伦理困境及伦理密码的辩证破解。  相似文献   
42.
孩子,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希望。孩子归谁抚养、由谁监管可能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在夫妻反目对簿公堂,当天灾人祸之下抚养权不得不移转的客观现实面前,法官的一次法槌敲动可能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为此,每个法官都应在有利于"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这一裁判准则的基础上,综合全案情况,严格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谨慎裁判。笔者挑选司法实践中几则案例,与大家一起细细品味此类案件中的法律规定、法官裁判思路与心理。  相似文献   
43.
黄庆丰 《求索》2012,(11):86-88
白居易所拟《百道判》是唐代科考的一种特殊文体。本文通过考察《百道判》文本,并与其他唐代史书和律令比照,以反观唐代特定的文书法律制度,研究表明:自成体系的唐代法律制度促成了唐公文管理制度的形成,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唐代科举取士及选官制度保证了撰写和使用公文的人才质量;《百道判》判词本身为唐公文提供了很好的模版,该模板虽用典精工、辞藻华美,但最终还是能以实用、中肯、解决问题为目的。可以说,唐代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一起促成了本属于文学范畴的公文,处于文化和政治的双重规定之中,最终被纳入到法律层面,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44.
英国打击欺诈犯罪的侦查和起诉机构包括反严重欺诈办公室、金融服务管理局、皇家检控署内的反欺诈犯罪起诉部门、打击严重和有组织犯罪局等,种类繁多.如此多的机构存在案件管辖交叉、各机构关系复杂且缺乏合作等问题,而包括反严重欺诈办公室在内的一些机构集侦查权与审查起诉权于一身也备受质疑.英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大了机构的调整力度,增强了国内外机构合作的深度(包括信息共享),适当控制权力的扩张并寻找机构间配合与制约的平衡点,理顺各机构关系等.这些都为我国的侦查和审查起诉机构改革,尤其是在权力的重新配置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5.
李归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5):119-120
刑事直诉案件中的"问题案件",是指经审查起诉,被检察机关认定为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因而被不起诉或被撤回的案件。本文认为,问题案件集聚直诉程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侦查阶段的存疑案件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因为检、警两机关之间就问题案件的处理达成了一种变通处理方法——撤回案件。  相似文献   
46.
李辉 《法学论坛》2016,(1):71-78
对于权利人依其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一类民事权利,民事实体法学在理论上将其统称为形成权,而以形成权为基础提起的诉讼并非当然是形成之诉这么简单.事实上,在这一集合概念之下的各子权利,根据民事实体法对其行使方式的不同规定,以其为基础提起的形成权诉讼与形成之诉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或为包含与被包含、或完全两立、或相互交叉.形成权诉讼与形成之诉在诉的类型、判决形式及判决效力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的能力,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为了实现审判公正,唐代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制定了三审立案的审核制,实行逐级诉讼不受审级的限制,案件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审判的质量,有效预防了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在中央提出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等新要求后,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新形势下的任务,检察机关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探索实践。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在案件分流、处理、终结等环节仍存在不足,需要从宣传教育引导、案件过滤分流、案件信息平台建设、案件终结、工作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案件解决机制。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从理论、实践层面进行探讨,而且促进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49.
情感分类是一项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分类技术.它可以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情感倾向标注.为用户提供一个简洁的总结信息,进而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帮助,然而目前针对汉语的情感分类开展的工作并不多。提出一种基于SVM机器学习的情感分类方法,并引入基于2-POS模型的句子主观性分析方法,利用SVM进行机器学习,实现汉语评论的情感分类。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判定评论信息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50.
王方竹 《法制与社会》2013,(36):184-185
笔者通过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下栽了几十篇相关的文章,经过研读,了解到了诉调对接制度过去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