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766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271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我国现有的涉诉信访制度未能准确定位信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关系,将两种性质相异甚至是相斥的救济进行拉郎配,严重冲击了审判机关的独立性与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均明确提出要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涉诉信访的法治化需要信访制度、司法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的深层次、互动式改革。具体进路有:一是有效梳理涉诉信访的类型,实现诉访分离;二是以信访制度的整体规范化为背景,转变信访的功能并限缩信访救济的范围;三是在具体程序设计上,凸显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的区隔与衔接程序,实现信访的去司法化与司法的去信访化。  相似文献   
222.
我国执行异议之诉的体系存在一定缺失,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以及许可执行异议之诉的缺失导致救济失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前置程序的不合理设置致使我国出现了申请执行人异议之诉这一不合体系的制度.执行异议之诉的应然体系应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许可执行异议之诉、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因此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体系应参照应然体系予以完善.具体体现为建立许可执行异议之诉以及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取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223.
诉前调解是近年来我国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各地法院创造出各有特色的诉前调解模式,在司法创新、能动司法、实现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立法对诉前调解尚无明确规定,而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先行调解规定的背景下,本文以陕西丹凤县人民法院实施的诉调对接模式为例,分析了诉前调解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与美国ADR及调解程序的比较,提出了我国诉前调解在规程设计中应予明确的内容,以期实现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24.
225.
最高检推行捕诉合一办案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即为解决当前检察系统内部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而这一矛盾被激化的直接原因在于员额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后,检察系统内办案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且办案工作量还有了大量的增加。尽管捕诉合一改革有助于解决当前检察院办案压力骤增的压力,但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宜作为一项长久之计。当前应强化外部监督措施,并改良其他制度以削弱检察院对捕诉合一办案模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226.
当前虚假调解案件已成为扰乱我国司法秩序的一大顽疾,亟需得到有效治理。囿于当前法院的自我监督和案外第三人应对虚假民事调解措施的乏力,有必要发挥检察监督的制度优势对虚假民事调解予以规制。然而,虽然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调解活动进行监督,但由于司法实践中存在监督职能错位、监督方式单一以及监督效力不足等问题,虚假调解的检察监督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27.
第三人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法律地位,其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相关规定比较完善,但是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相关规定仍不完整,存在不少纰漏及不足,因此对此相关问题仍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28.
诉讼案件涉及的实体权利义务在诉讼过程中以及裁判生效后,都能够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其他事实发生变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变化,会导致判决记载的权利义务状况与实际权利义务状况的冲突.指导案例2号吴梅案中“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成立并不消灭债之关系的同一性.债务人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债权人又申请强制执行的,我国虽然没有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但仍然可以通过回归实体法加以解决,无需类推适用执行和解的规定.同时,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229.
杨春耕 《法制博览》2021,(3):147-148
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双方的诉讼结果侵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在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对此,《民事诉讼法》和《审判监督程序解释》分别确立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及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以保障案外人利益.这两类救济方式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明显区别,对二者发生竞合时案外人...  相似文献   
230.
为加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前沿问题研究,推动司法改革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201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2019~2020年度司法改革专项调研课题工作,针对司法改革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完善民事案件诉调对接与繁简分流机制、法官逐级遴选、法官绩效考核体系、在线诉讼规则等主题确定14个司法改革专项调研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