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7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2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7801篇
中国共产党   332篇
中国政治   1425篇
政治理论   282篇
综合类   200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857篇
  2013年   851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976篇
  2010年   839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74篇
  2007年   719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代表国家提出一定的民事、行政诉讼请求,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诉讼活动。从国外立法来看,公益诉讼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此尚未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实践中,1997年,河南省方城县检察院作为公诉人,直接起诉该县某乡工商所将价值6万多元的房产私自以2万余元的价格变卖的行为,并获得法院支持,成为全国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自此之后,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公益诉讼案件的判例,仅1997-2005年,河南省检察机关就探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0…  相似文献   
52.
群体性诉讼之三层模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程序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诉讼中做到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权利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有必要从群体性纠纷的特征出发,将群体性纠纷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类型化,并针对这各类群体性纠纷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群体性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论证了代位执行制度确立的依据,阐述了代位执行的一般程序,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代位执行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即应增设债权查封程序、扩大代位执行的债权范围、建构代位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54.
儒家的伦理道德长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样也渗透在法律制度中。儒法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法的特点,也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从中国古代诉讼制程序的角度看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传统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宪法监督的司法化,是宪法监督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式。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改革可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行政审判庭审理少数“准宪法诉讼”案;第二阶段,宪法监督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共同实施监督;第三阶段,设立宪法法院承担全部宪法监督职能,最终确立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6.
王秀英 《中国司法》2006,(4):109-109
一、对当事人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利用虚构主体进行诈骗活动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将公证作为放贷的必要条件,这样公证员在审查主体资格时,若发现申请人不是该单位人员或不合格,申请人提供的证件、印章是借来的,法定代表人偷梁换柱,据此公证处要拒绝办证,并及时向金融部门反映,防止金融诈骗行为的发生。二、对保证人的担保行为进行审查,防止保证人与借款人串通,虚假提保法人或公民向金融机构贷款时,经常有保证人作担保,三方签订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向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时,公证员要重点审查:一是借款人、保证人的还款能力;二是合同上的所…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英国近来的一些案例,介绍了英国在采取非诉方法解决争议方面的最新发展,强调了法院在一些案件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58.
赵丽 《天津律师》2006,(5):36-38
2005年10月27日,我国新《公司法》几经修订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新《公司法》首创了一人公司、公司法人格否认等新制度,同时,对于公司股东诉权的规定,也有许多新的创立。它首次明确了股东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弥补了旧公司法存在的缺陷,填补了我国关于派生诉讼制度的空白,为中小股东行使权利,保护权益设立了法律屏障的保护。但同时,我们在为此欢呼的同时,也应用理智的眼光、冷静的态度分析这一新权利的行使所面临的困境,并着眼于如何应对.这对于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有效而必要的。本文着眼于派生诉讼的制度规定.对上述问题做出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59.
吴丹红 《证据科学》2007,(6):113-127
在证据法学学术史上,吉尔伯特对于该学科的独立有着原创性的贡献,他在经验哲学基础上建立的证据法学体系,也是英美证据法的发端.在知识社会学背景下考察,吉尔波特的思想是与当时的科学自然主义和诉讼制度的变迁相联系的,因此他的理论既有开拓性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这对于我们反思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理性面对中国证据立法和证据法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0.
贾鹏雷 《法人》2007,(4):71-71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通信领域里的诉讼,当事人常常是那样熟悉,如同央视春晚。而在诺基亚等“六君子”诉高通一案中,因为反垄断诉求的甚嚣尘上,以及爱立信等“以大众利益为出发点”的种种表述,使原告方的弱者形象得以迅速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