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42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张先生30年前给生产队干活儿受了伤,因为生活费问题与村里闹得很僵。当年,村里派身强力壮的张先生上山采石,他不慎摔伤。他的劳动能力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22.
徐进 《前沿》2005,(1):139-141
合同无效与无效合同并非同一含义 ,合同无效应包括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关于合同无效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从横向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纵向确认合同无效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确认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等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如果确认合同无效后财产返还等请求适用诉讼时效 ,那么时效期间从何时起算两个层面进行交互动态式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23.
黄念 《行政法制》2005,(4):40-42
诉讼时效,又称为消灭时效,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状态持续进行,达到法律规定的期限,发生权利消灭或受限制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制度有几大基本问题:适用范围、如何起算、中止中断、时效效果以及时效援用等,这些问题我国立法规定并不全面,有的与大陆法系的通行做法不一致,而学者在探讨时多侧重具体规则的比较研究,较少从诉讼时效制度的存在理由或该制度的功能出发。一项法律制度的功能或价值决定了该制度具体规则的设计,诉讼时效的基本问题均受制于立法规定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只有弄清了诉讼时效限制权利的正当理由才能在具体问题上不迷失方向,但各国对诉讼时效的存在理由并非没有争议。  相似文献   
524.
人格权法的内部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新宝 《法学论坛》2003,18(6):103-107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中国民法典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特别是自去年 12月法工委颁布民法草案之后 ,民法典立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界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为这部法典的诞生贡献出自己的心血。为此 ,本刊特策划一组稿件 ,以期对这场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25.
无效合同是民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无效合同的确定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使理论界充满论战,也使得我们的法律实务层面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司法不公,严重影响了原初的社会利益。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26.
527.
传统观点认为,婚姻家庭矛盾一般应由家庭内部协商解决,正所谓"法不入家门",除非超过必要限度致使夫妻离异,无过错方才能得到民事救济。然而,这又与婚姻的本质相违背。这种情况下,要防患于未然,制止侵权行为,就得对夫妻间的侵权行为给予及时的民事救济。修改后的《婚姻法》为此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其所扮演的角色可谓无可替代。但是,该制度中的某些规定在实际中的适用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28.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指诉讼时效适用的权利类型,确定诉讼时效适用范围,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此对诉讼时效适用范围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29.
因欠2000多元话费及滞纳金,近日,北京陆女士仍挂名联通黑名单。陆女士称,2003年曾给一部固话办理撤机,但去年才接到催缴电话,她认为,联通未履行及时告知义务,滞纳金过高不合理。律师表示,联通七年后催缴费用过了诉讼时效,陆  相似文献   
530.
关于《民法通则》第137条“20年期间“的定性已经出现了除斥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最长权利保护期限、最长期间限制等四种学说,其中前三种学说都没有显示“20年期间“产生的制度根源和独特功能,而只有最长期间限制说鲜明表达出“20年期间“与诉讼时效主观起算标准的内在关联及其规范目标,最符合第137条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