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31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738篇
世界政治   8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9728篇
中国共产党   1070篇
中国政治   3905篇
政治理论   710篇
综合类   2807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1360篇
  2013年   1437篇
  2012年   1505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398篇
  2009年   1474篇
  2008年   1553篇
  2007年   1155篇
  2006年   1041篇
  2005年   976篇
  2004年   1204篇
  2003年   901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普通共同诉讼的实体要件过于单一,限于诉讼标的同一种类;程序要件较为僵硬,要求当事人与法院双重同意。这就使普通共同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成立,适用范围比较狭窄,既难以发挥合并审理的诉讼效率功能,也无法承接必要共同诉讼的程序边界。普通共同诉讼的理论重构应当注重权限分配与范围界定。前者须合理协调当事人的程序异议权与法院的程序裁决权,限制合并管辖的适用情形,区分合并管辖与合并审理的不同定位。后者须明确普通共同诉讼与必要共同诉讼的进阶性顺位关系,必要共同诉讼应以合一确定的必要性而非诉讼标的共同为判断标准,普通共同诉讼须以诉讼标的同种且基础事实同种、基础事实同一或基础事实存在牵连关系三者作为合并审理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有关会议上强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聚焦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对县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开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结果及磋商协议的性质是磋商与司法衔接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应解读为民事性质。由此产生对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后续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此为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一重关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也有相较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优先性,此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司法衔接的第二重关系。在这两重关系的框架内,具体衔接过程中如何操作则属需研究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联合课题组 《求知》2006,(10):36-38
一、和谐要讲原则 企业和谐,不是表面上的和和气气或无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和谐要讲原则”,这是通过总结合资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共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没有成熟的企业合资合作经验和完善的政策规定,有的中方企业经营者把和谐理解为无原则的“合作共事”,怕与外方发生矛盾而无条件地服从,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有的中方企业经营者只考虑企业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在员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站出来为员工讲话,怕因此而影响与外方的关系,造成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紧张,企业内部矛盾凸现、问题重重。这些深刻的教训表明,构建和谐企业,不能不讲原则。构建和谐企业,要坚持以国家、企业和员工利益相统一、相兼顾为原则,以保障国有资产权益为前提,用发展的大目标去化解矛盾、调解分歧、凝聚力量:要区别中外双方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确立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允许律师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参与诉讼活动,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随后出现的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以及“取保难”和“维权难”又使得这一进步大打折扣。笔者试图以律师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几难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发现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只有侦辩或控辩双方,而无中立的第三方存在,法院只是在审判阶段才开始其诉讼活动。那么,律师在审判前阶段,向谁辩护?又有谁来倾听呢?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行政事件诉公法》修改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修改《行政事件诉讼法》过程中,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美、法、德等国为借鉴,认真检讨其现行法权利保护机能的形式化,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以权利保护为本位,放宽诉讼限制,使行政诉讼制度真正成为便于国民利用的制度。无疑,这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解集团诉讼是源于集团诉讼的一种司法创造,通常可以理解为当事人起诉的目的在于和解而不是诉讼的集团诉讼。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众侵权诉讼开始运用和解集团的方法后,这种诉讼方式很快就流行开来。本文分析了和解集团诉讼产生的背景及其方法为什么会对被告、律师和法官有较大吸引力的原因,阐述了和解集团诉讼运作的程序及其与集团诉讼和解的区别,最后,介绍了围绕和解集团诉讼的各种不同意见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