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远程云公诉     
程丁 《方圆》2020,(5):36-39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徐华玲最近办理了数起涉疫情案件;对办理此类案件,她已经颇有些心得。2月28日8点40分,徐华玲像往常一样来到单位,打卡上班。今天上午,就有一起涉疫情案件,法院开庭审理,作为公诉人,徐华玲要出庭支持公诉。80后的徐华玲,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检察机关,在公诉人的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3年。  相似文献   
52.
陈彤 《法制与社会》2011,(7):146-146
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比较单一,难以回应司法实践的需求。为此,必须考察国外行政诉讼类型的产生和发展状况,借鉴其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及社会现实基础,方能提出构建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法学论坛》2015,(3):161
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于2011年在原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山东财政学院政法学院等系部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教授16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人(含在读)。现设法律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与诉讼法学、社会工作等五系,同时拥有校级研究机构"法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学  相似文献   
54.
赖昌星案12年的遣返与反遣返,是如何破冰的?赖昌星被遣返回国后,该案的司法程序将如何重启?他可能获何种罪名?其量刑又会如何?2011年7月26日,本刊记者就上述焦点问题,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国际人权法研究的杨宇冠教授。  相似文献   
55.
诉讼标的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重要理论,以至于成为许多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探讨和研究的对象。本文对诉讼标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简要归纳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诉讼标的概念。同时进一步分析诉讼标的的功能和意义,为深入研究诉讼标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2015年1月24至25日,由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主办,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协办的"诉讼法学高端论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诉讼法学研究展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实务界与理论界代表,以及法律媒体代表、在读研究生等共  相似文献   
57.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和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德恒论坛第三讲在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拷问佘祥林一案诉讼程序上的瑕疵。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和两位特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敏远教授,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顾永忠教授就佘祥林一案中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58.
由我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行政诉讼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于2006年6月2日-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本届年会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为主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行政诉讼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来自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司法实务部门的30余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59.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无疑给每个球迷奉献了一道大餐,我也同其他球迷一样,在这一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尽情享受着足球带给我的快乐。尽管因为看球而耽误了一些手中的工作(例如有些约稿就因为看球而不得不延误交稿时间;在澳门讲学时为了看中国队的比赛,不得不同学员们商量暂停一次授课,等等),但是精彩纷呈的足球比赛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灵感,特别是作为一个诉讼法学者,我隐约感悟到了足球裁判同司法裁判之间的某种联系。现应《中国律师》杂志社之邀,将这些  相似文献   
60.
研究物证概念有两个角度 :一是从诉讼法学、证据学的角度 ,二是从科技法学、物证技术学的角度 ,研究的角度不同 ,物证概念的内涵、处延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