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3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35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167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3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现代法治国家,控职能和审判职能是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的,二者不能混同.法院不能承担控职能,起也不能对判决产生预决的效力.然而,我国控审角色经常发生混同,控审不分的现象着实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检法机关分享着共同的"作战目标",打击犯罪等同于正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再加上两机关权力的同源性使得审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而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携法律监督权,凌驾于法官之上,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影响法官独立办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法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院,法官也不能真正独立作出裁判.对此,如何转变司法观念,真正落实控审分离,对于理顺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为了顺应全面推进刑罚"轻缓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趋势,司法实践针对轻微刑事案件,有必要提倡刑事讼程序速裁化,实现"公正为本,效率优先"的讼思维理念.因此,为了解决当下未决羁押期限过长所导致的严重侵蚀效率与公正讼原则的诟病,同时也为了消解讼阻碍案件证据收集和法院存在"以押定刑"晦涩作法的问题,我们应当重塑刑拘直制度模式.在刑事拘留阶段,着重考虑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直接跳过刑事逮捕羁押阶段,在公阶段贯彻法定从宽处罚理念.  相似文献   
63.
鸿基米兰开发公司系列虚假讼案可谓近年来发现的虚假讼中当事人造假规模最大最为猖獗、法院制裁力度也最强的典型案例。鸿基米兰开发公司冒名制造的虚假讼涉及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审理的17件执行异议之案件及黑龙江高院审理的46件同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和黑龙江高院对炮制这一系列虚假讼的鸿基米兰开发公司科以6300万元的“史上最大”罚款,宣示了人民法院坚决打击这种非法恶劣行径的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64.
国际民诉中禁诉令的运用及我国禁诉令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利民 《法学》2007,(3):122-130
令是解决国际平行讼冲突的重要手段。对于禁令签发的条件,不同法院的要求并不一致,自由主义模式比较宽松,而保守主义模式则要求严格。我国目前尚无禁令制度,但建立该制度有助于减少平行讼、保障中国法院管辖权不被侵蚀。禁令的签发应慎重,只有在纠纷与中国有实质性联系,而在外国法院重复讼为不合理时,才能签发禁令。  相似文献   
65.
郭小冬 《法商研究》2007,24(1):104-110
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虽然实行判后答疑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司法公信力,以从源头上治理涉信访的产生,从而促使当事人服判息,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判后答疑制度的实践却使我们对该制度的实际功效产生了疑问。尽管如此,判后答疑制度在我国当今的司法环境中仍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现阶段为消除当事人的不满所能采取的最为现实的选择,因此,我们不能断然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6.
诉的合并制度的立法缺陷与立法完善之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晋红 《法学评论》2007,25(4):94-98
的合并提出与合并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困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的合并问题上的立法缺陷,使之未能成为民事讼法上的一项制度,由此导致了种种实践性的弊端。只有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完善的合并制度的立法价值,才能引起立法界应有的重视,也才能通过完善的合并制度使《民事讼法》获得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7.
公益行政讼模式可分为公模式与私模式.公模式包括检察机关作为起人的典型公模式和特定公益性社会组织作为起人的未来公模式.检察机关的典型公模式为现阶段实际可行形态.在检察行政公益讼中,检察机关处于“行政公人”地位,依法行使有关监督和讼职权.私模式包括公民提起的典型私模式和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提起的...  相似文献   
68.
交易制度是几乎遍布所有美国刑事案件处理的一项刑事讼制度,本文从我国国情及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论述了辨交易制度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69.
民事讼第在人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我国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较为完善,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存在着缺陷,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70.
令制度是源于英美法系的应对国际平行讼的一项制度,也是欧美法院在全球司法管辖权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策略.伴随着国际知识产权产品及服务的激烈竞争,我国涉外知识产权讼中频频遭遇禁令冲击,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没有禁令制度或类似制度,不能有效应对禁令对我国司法管辖权造成的冲击.为加强知识产权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