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郑学富 《春秋》2013,(5):15-17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每当读起贺敬之这情真意切、荡气回肠的《回延安》诗句时,总令人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对延安有一种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1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的诗句流传了千年,依旧带着清新的味道,依旧发出清脆的声音,依旧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我拉近千年的距离,仔细地读你,纵使千遍也不厌倦.  相似文献   
13.
蒋醺 《法制博览》2008,(10):18-18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14.
陈正万 《学习月刊》2010,(14):27-27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一个伊甸园式的大观园.园之美丽正如贾元春的诗句“天上人间诸景备”,园里住着宝玉和一些冰清玉洁的女孩子们,他们亲密相处,无忧无虑,修身怡情。读者尽管不能像宝玉那样与她们朝夕相伴,但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总象就在身边,总是那么“清爽”。  相似文献   
15.
古典的芬芳     
琳子 《公民导刊》2010,(1):53-53
<正>一古典诗词里伤时感怀之作仿佛随处可见:"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这些诗句里透出的温情的感伤和清冷的喟叹,似乎对今天的人们已没有了"切肤之痛",然而那种至情、多感而温柔的情愫却很容易击中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14,(6):F0003-F0003
金华,地处浙江省中部,占据“浙江之心”,是浙江省正在建设中的第四大都市区,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金华建制已有2200多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林今 《今日浙江》2007,(9):17-1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曾经读到如此美的诗句就如同遇见一个世外桃源.而如今,当数字化、信息化进入我们生活时,高山,阻隔着交通,物产无法快速流通,成了人们追求现代文明的屏障.  相似文献   
18.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曾经吟出这样的诗句:“See the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一粒沙中见世界)”,中国的禅宗语录中也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的偈语,这些诗句偈语,把个体的价值提高到了整体的角度,隐喻了小中见大,弱中识强,个体与整体内在一致、和谐统一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念山 《今日海南》2013,(8):45-45
东坡书院(一) 再次面对苏东坡,第一次的梦依然丰满,一只翠鸟怎样点破春水,一位诗人怎样崛起荷塘边的古井,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那根黑细的绳子,回应着水桶八百多年前,它也是如此打捞生活的吗?青苔上还有木屐留下的牙印吗?狗尾花里还有他的诗句吗?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攀登黄山,并欣然赋诗一首《登黄山偶感》。这首诗的诗前小序,记叙了诗人登山的宿愿,登山的时间,登山的路径,并描绘了诗人登临黄山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美之情。诗前小序文笔流畅,语词优美,情致深远,句式长短相兼,参差错落,整饬中含有变化;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典雅庄丽,与后面的诗句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而厚重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