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704篇
中国共产党   685篇
中国政治   1091篇
政治理论   525篇
综合类   70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人为什么要过有道德的生活?看似简单的一问,却涉及到人类的终极关怀。从社会道德的现状来关照这一问题,则突显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人们的道德困惑。社会个体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在于社会性存在;但是在科技进步冲击传统“天人合一”道德信仰的今天,“我”之所以不过有道德的生活,原因在于社会结构转型下的陌生人社会中,社会习俗、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的差异,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以及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偏颇。重建社会道德的思路在于构建全社会认同的道德标准并加强教育,强化社会制度和法律对道德失范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2.
11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中国文化领导权理论话语范式的产生既基于中国自身发展和未来创造的思想源泉,也来自当今时代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话语范式的创新发展是理论扬弃和实践诉求的结果,体现着开放性与动态性。中国特色文化领导权理论话语范式的建构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场域上有别于西方,它内涵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世界先进文化。它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力为核心,旨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引导全民文明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14.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破解乡村治理的难题尤为必要。切实推动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偏好,在资源稀缺和减少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偏好偏差、激励不相容、重要约束主体不在场等现实导致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地方政府偏好、优化资源配置和权力结构、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重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15.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2,(8):4-5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  相似文献   
116.
石勇 《南风窗》2012,(17):40-42
当完成了洗雪百年屈辱的历史性任务,而民众对是否拿金牌,已不是那么在乎后,更多了几分豁达与从容。伦敦奥运已经结束,金牌丰收让国人扬眉吐气。但4年一次看比赛的日子将慢慢远去,在生活中被我们遗忘。围绕奥运所发生的诸多事情,其实也是对中国的一次"解密"—一次对国内问题,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以来国民心态的折射。要中国人不带着一个"中国"的现实背景去看奥运是困难的,正如要运动员不带着一个"中国"的抽象实体去投入将不可想象一样。  相似文献   
117.
黄建平 《法制与社会》2012,(34):106-107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减刑程序也没有实质性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减刑程序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司法公正。针对目前我国减刑程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有必要对减刑程序进行重构,以保证刑事诉讼最后一道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程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8.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中国民事立法,其进程深嵌于国家治理变迁逻辑之中,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国私权话语的价值确认和制度建构的过程,对此予以认知和阐释是探寻中国民法典时代何以开启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转轨与民法的重构为重新发现私权话语铺垫了基础;改革中市场逻辑的确立与民事立法的制度回应助推了私权话语的勃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转型,以民法典编纂为驱动的新一轮制度创新拓宽了私权话语的未来空间。中国私权话语及其制度的不断强化和完善,成为推动国家治理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9.
20世纪后期,人类社会开启了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亟须通过重构教育行政伦理研究话语来更好地服务于后工业社会下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随着反腐和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教育行政伦理研究的重要性被更加凸显出来。从社会治理的意义上省察和反思教育行政伦理研究,可以发现:教育行政伦理研究兴起于20世纪后期,经过短期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概念谱系。当前,人们亟须按照后工业社会的要求,来解构和扬弃根植于工业社会话语体系所建立的行政伦理研究传统话语,最终建构起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教育行政伦理研究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0.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存在被误读和泛化的问题,表现为把话语范式等同于言说(表达)方式、把话语范式等同于话语体系、缺少话语范式导致学科话语研究泛化。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须遵循价值性、规范性、目的性与发展性原则。其基本结构可分三层:处于核心层的价值体系;处于中间层的规范体系;处于外层的目标体系。如此划分有利于发挥话语范式的三大功能: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的特征与边界;避免低效率的理论重复引导学科向纵深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孕育新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