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143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林长华 《侨园》2011,(1):23
在同风同俗的福建闽南和台湾侨乡,红龟粿是民俗中必不可少的吉祥食品。这种碗面大小的红龟粿,状如隆起的龟背,粿皮加入少量红色食用染料。两岸"红龟"一个模。记得笔者的台湾亲戚回祖居地闽南探亲时,大家一齐动手做过红龟粿。每一道工序如出  相似文献   
172.
杨经建 《求索》2015,(1):143-147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梦幻的象征",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其三,作为"悲剧的象征",《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象征性时空秩序体,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3.
《周易》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象征表意奇书。它"立象以尽意","象"是它表意的主要方式,象征的艺术表现使它具有"形著于此,而义表于彼"的效果。解读《周易》,要循着它的指示找到意,举一反三,连类而及,感悟其中的"变易",得出"不易"之理。  相似文献   
174.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女黑奴塞丝因杀死自己的女婴而遭其冤魂终日纠缠的故事。《宠儿》是一部阴森忧郁的小说,其中遍布令人压抑的意象,以至于有人认为它"就是一系列构成情节的象征"。这些意象有的是明显的象征,有的则是微妙的比喻和暗示:塞丝被掠夺的乳汁揭露着奴隶制度的灭绝人性;塞丝背上的树形伤疤暗示着奴隶制度对塞丝情感的摧残;贝比对色彩的浓厚兴趣说明她的身心完全解放;而塞丝对色彩的麻木是因为她还没能摆脱过去的阴霾;宠儿的怨毒时刻提醒着塞丝的罪过;甚至像124和28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数字也能激发读者的深思。就是这些意象使《宠儿》成为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175.
有一家商铺开张,前来恭贺的画家刘忠信送来了一幅写意花鸟画.画的是枝头上缀满了鲜红的荔枝。这幅画的含义是“一本万利”:一根枝条象征“一本”,荔枝的“荔”与利益的“利”同音,密密麻麻的荔枝象征着“万利”。  相似文献   
176.
迎春诗     
  相似文献   
177.
雪,是苍天寂寥的心情,是寒冬美好的祝愿,是农家渴盼的喜悦,更是人世间纯洁真情的象征。每逢雪舞漫天,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就会引发文人墨客诗情,他们或喜或悲,或咏或叹。在他们笔下,雪就像飞舞的精灵,不管豪放还是细腻,无论悲凉还是狂喜,都多了一份轻巧灵动,有着更加顽  相似文献   
178.
宗教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已经成为当前宗教学研究中的基本共识,但在上个世纪初还仅仅是少数人才具有的洞见,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宗教哲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lm,1858-1917)正是推动这种洞见成为共识的关键人物。迪尔凯姆以图腾制度的研究为基础改变了早期宗教理解中对个人心理维度的强调,提出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独立自存的社会事实,宗教具有一种基本形式和宗教具有象征意义等三种理解维度。这些新的理解向度拓展了宗教学研究的空间,也使得宗教社会性的认知在此后成为宗教学界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79.
张福成 《公安教育》2014,(10):56-60
<正>仪式,一般解释为"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1。研究者对仪式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仪式被普遍认为是有着一定文化传统,集表演性、象征性和重复性为一体的程序化的活动或事件。"2其功能作用被普遍认同,"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在价值认同、情感归属和共同愿景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3英国象征人类学学派大师维克多·特纳认为,"任何一种人类社会都用仪式和典礼来庆祝或表达它的欢乐、悲伤和胜利。"4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大  相似文献   
180.
法袍与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确认法袍作为西方法治文化的象征意义入手 ,着重介绍法袍的文化功能 ,这些功能表现为 :宗教化、形式合理性、司法独立的“屏障”以及戏剧审美价值。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 ,指出法袍的引入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法袍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