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写”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它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是人类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径。中国大学生虽经过了六至九年的英语学习,但写作能力仍然较差,不能以外语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表达思想,还经常出现一些简单的错误,这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运用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负迁移理论,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以期使学生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2.
地方立法中的灵魂——“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等相关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背后,我们发现,地方立法的灵魂无疑就是"有特色",只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发展路线和方针政策,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弥补中央立法的不足之处,才是地方立法质量提高的一个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如何理解这一规定,存在着罪名说与罪行说之争。实际上,罪名说与罪行说并不存在差异,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要实施了八种罪行的,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其所确定的罪名应当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  相似文献   
94.
高程 《人民论坛》2024,(5):82-86
当前,美国单边霸权松动。与此同时,中西方基于各自文明特征的发展和治理模式碰撞加剧,这加速了霸权国开启“负和博弈”战略模式。美国开始破坏基于开放、多边规则的全球化秩序,将经济作为武器不惜以自伤为代价打压对手发展,逼迫盟友和中小国家选边站队,试图让世界重新回归俱乐部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集团化状态。大国间“负和博弈”给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带来消极影响,导致更多国家出现连锁性政治动荡和社会治理困境,加剧地区安全形势紧张,全球及地区产业链也因此遭受剧烈冲击,使世界经济复苏和广大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雪上加霜。中国应更多将战略重心和关注点放在与广大非西方国家建立协同发展模式上,同时将中美的直接竞争转化为对多数国家吸引力和对世界贡献度的间接竞争。这是中国超越大国“负和博弈”、避免陷入军事联盟和集团政治对抗,成功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能否成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的问题,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争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结论相反的司法解释。对于《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中的"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中的"罪",从实质合理的角度看,不应局限于刑法上的"犯罪",应当将其解释为"罪行"。但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使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行",基于该类主体实施转化型抢劫的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原则、对未成年人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也不宜承认其可以成为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96.
所谓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其中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相似文献   
97.
闫妍 《重庆行政》2020,(1):30-33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双生婴儿出生事件的曝出,在全球范围迅速激起轩然大波。为什么一项如此重大的科学技术可以如此隐秘地开展,以至于被媒体披露之后才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诟病?一时间,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扩散背后的政府监管成为公众热议和关注的焦点话题。一直以来,科学界有关基因编辑技术的争议已经超越了科技本身,包含社会、伦理和政治因素,甚至成为关乎人性、权利和尊严的议题。因此,在享受基因编辑技术创新扩散带来正向外溢效应的同时,更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审视基因编辑技术领域每一次创新可能引发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98.
王萍 《理论月刊》2015,(1):107-111
文化、制度、生产和消费方式、生态建设等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消费方式直接反应人们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排异,涉及主体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键影响因素。生态消费的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市场经济视阈下的生态消费面临着商品没有正确定价、正外部性特征鲜明、中下层消费者的消费剩余减少等制约因素,因此,生态消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难自发主动生成。基于上述制约因素,文章提出促进生态消费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沙尘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但从人为因素看,其根源主要出在经济管理问题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明晰自然资源产权的职能权和依法治理生态环境;设置生态环境税和实施绿色GDP的核算;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治沙产业,多途径分流农村过剩人口;调整优化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立重大经济管理政策和决策出台的咨询、公示、听证和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00.
文化消费具有正效益和负效益。正效益包括 :公共文化消费所形成的主体价值观的树立和普及、社会行为的合作与协调、社会生活福利的提高 ;企业文化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 ;个人文化消费形成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负效益主要表现在 :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对消费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消费观念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 ,政府应对文化消费加强引导和调控,一要提高对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增加其投入比例 ;二要优化消费结构 ,提高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