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1873篇
中国共产党   235篇
中国政治   586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30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北方法学》2022,(2):76-90
无论是世界主流立法例,还是从损害的属人性要求出发,社会组织都不得以生态环境受损为由请求污染者直接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民法典》虽然在侵权责任编中确立了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的二元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之时,应当明确区分为造成社会公众具体损害的情形和仅造成生态环境自身损害的情形。前者可以由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者则可以由监管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社会组织对此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缺乏正当性。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诉讼二分论,可以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也可以赋权社会组织在行政机关不作为时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02.
我国《民法典(草案)》将"生物识别信息"列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外国以保护隐私权思路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类主体"与"类事由"化问题;侵权行为的"程序性违法"问题;传统"案件—诉讼—损害"的民事法理逻辑对损害赔偿的限定等问题。充分完善"类诉讼"制度;解决新兴权利的法律赋权问题;确定"程序性违法"的"损害"认定标准以及完善举证责任制度,是保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充分实现的制度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当前,在民间融资合法化的趋势之下,合理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集资行为和合法民间借贷的行为迫在眉睫。打击犯罪行为,为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预留发展空间,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刑法》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试通过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名进行分解,从资金的用途、所造成损害结果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政府批准三个方面对两者界限的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正>2015年第1号为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完善行政复议和诉讼权利告知,我局对自行制定的税务执法文书进行了梳理,决定修订执法文书24个(见附件1),废止执法文书30个(见附件2)。本公告自2015年2月15日起施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扩大委托银行代征个体...  相似文献   
105.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32):10-10
他是谁的哥?语出网友。有媒体将持枪杀人抢劫案件的嫌疑人周克华称为"爆头哥",这种无聊做法令人怀疑其智商。  相似文献   
106.
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赖昌星走私普通货物、行贿犯罪一案,近日在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法院认定,赖昌星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07.
人们常常会在公园里看到商贩们售卖着各式色彩绚丽的氢气球,它们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成为孩子手中的玩具。然而,氢气球不仅是孩子们的玩具、代表着喜庆,而且还是危险的代名词。我曾经审理过一起氢气球爆炸导致的人身损害案件。  相似文献   
108.
潘健 《法制与社会》2012,(1):274-275
19世纪以来,“共同过错说”、“客观行为说”、“关联共同说”、”折中说”等关于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的制度安排纷纷被学者们抛出,共同侵权行为的“共同性”也经历了由主观到客观的转变.但,各种学说利弊共存,至今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成为共同侵权行为统一的基础,本文试抛开以“过错”或“行为”为考察点的传统方法论,尝试以“结果”为出发点和中心探讨共同侵权行为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09.
王宁 《法制与社会》2015,(5):114-1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违约中发生精神上损害的事件越来越冲击着我们的视线,我们翻遍所有的法律条文也没有找到在违约的诉讼活动中可以主张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的法律依据,并且对于是否应该在违约的诉讼活动中可以主张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学者之间也有着不小的分歧.本文认为,虽然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且在违约的诉讼活动中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没有法律依据,但是在违约之诉中精神损害是确实存在的,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是有法理上的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10.
既有违约精神损害类型化方案存在着划分标准欠统一、指称过于具体等不足.应坚持人的保护的价值立场,遵循全面性和典型性的类型化原则,将违约精神损害归纳为直接精神损害和间接精神损害.其中,直接精神损害指违反包含精神利益的约定义务所致的精神损害,包括合同义务为提供精神享受、保证特定的人身利益、消除或防止精神痛苦三种情形;间接精神损害指因违反涵盖精神利益的一般性附随义务所致的精神损害,包括侵权性违约导致的精神伤害和非侵权性违约导致的精神伤害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