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17篇
中国共产党   351篇
中国政治   275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2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现象在我国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治理商业贿赂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商业贿赂泛盛机理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的趋利性是商业贿赂存在的前提条件;法制不健全助长了商业贿赂的泛盛;执法体制不顺使商业贿赂得不到应有的惩治;一些行业已形成的"潜规则",给惩治商业贿赂行为带来了不小难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设置防范机制,遏制商业贿赂;完善举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权力寻租机会;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等治理我国商业贿赂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2.
从理论上讲,贿赂的范围应采物质利益说。考虑到刑法的谦抑性,“性贿赂”不应列入贿赂的范围,加强刑事法律的上游立法才是遏制“性贿赂”的根本所在。然而,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规定地非常明确,贿赂只能是“财物”,无论如何扩大解释,也不能将其他物质利益包括其内。所以,目前而言,我国刑法中的贿赂是指行贿人自愿交付或被迫提供给受贿人的,从而换取受贿人以其职务行为为其谋取利益的财物。  相似文献   
33.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指示精神和中纪委“关于认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要求,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活动。从今年5月份开始,济南供电段结合工作实际,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自查自纠,建立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真实性、时效性和约束性,促进了段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抵制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氛围1·广泛宣传学习。段党委和各党支部充分运用中心组学习、生产例会和组织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学习等形式,解…  相似文献   
34.
“回扣”是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在商品购销活动中,买卖双方按价成交后,卖方从收取的价款中扣出一部分回送给买方,其实质是对销售利润的再分配。回扣是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一方面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加速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它与权力勾结,账外暗中操作,逃避公平竞争、政府监管,其作用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回扣”给社会带来的利与弊,有效地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是当前检察工作的重点。本文拟就“回扣”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希望能对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商务部提供的资料表明,在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10月14日《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36.
商业贿赂是危害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依法惩治各类商业贿赂犯罪,始终是人民法院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这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指导,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法院也已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着力为市场经济发展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37.
论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类新型犯罪。对这一犯罪,可以从贿赂对象、贿赂范围、贿赂对价、贿赂方式和贿赂领域五个方面加以理解。我国刑法在规定这一犯罪时,应注意刑法与《公约》的协调,立法上注意与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概念之转换,司法上注意与国外贿赂犯罪的规定相协调;刑事管辖权上应当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辅之以属人管辖;法定刑的设置应以有期徒刑为处罚方式,并可以适用罚金刑。  相似文献   
38.
王娜 《法人》2005,(7):108-109
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向中国国有医院医生行贿高达162.3万美元的现金,最终对其进行制裁的却是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  相似文献   
39.
5月27日上午9时30分,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原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系统多名厅、处级领导受贿特大窝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李菊萍等6人分别被判处15年至1年有期徒刑,并有多人被处罚金,其中包括一名介绍贿赂的女服务员。300余市民旁听了宣判。  相似文献   
40.
庄德水 《求实》2007,(3):61-65
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可分为核心层、协作层、支持层和外围层,主要存在尚未完全整体化、尚未完全科学化、尚未完全规范化等不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商业贿赂的罪名界定具有全面性、对商业贿赂的法律认识具有科学性、对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规定具有适用性,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现行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尽快实现国际化和现化代,进一步扩大贿赂的主体范围、内容范围和方式范围,健全法律责任体系,加快治理商业贿赂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