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993篇
中国共产党   269篇
中国政治   752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3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法律与生活》2009,(10):4-4
山西省某市的高中,特别是教学质量好的市一中、市实验中学等,按照该市教育局出台的《某市2008年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只有考生具备城市户口才有报考资格,农村户口考生无此资格,只是在部分县区实行少额的定向招生。定向招生针对这些区县的农村户口考生,一个县城不管大小,接受完义务教育,参加中考的考生少说也有一两千人,  相似文献   
992.
目前,对经济公益诉讼的研究还不完善,有必要从更深层次上对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思考,为相关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持。从诉讼的理论基础———诉权的角度,对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进行探讨。基于诉权结构分析的角度,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在于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支持;基于诉权保障的角度,我国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应包括特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这三类主体;基于防止滥用诉权的角度,应对公民的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993.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晓玲 《法学评论》2005,23(6):134-141
如何确定原告资格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通过考察西方发达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有关理论和制度,对不同主体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就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会文 《法学》2004,(11):57-61
开发区管理机构属于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上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在授权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行政主体资格。至于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行政权不能覆盖自行开发区域和特定行政事务等问题 ,可通过修订法律、区划调整、行政委托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95.
秦志律 《法制博览》2015,(6):156+155
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作为环境权利救济途径之一的公益诉讼制度还不够完善,其关于原告资格的认定仍存在争议。本文从泰州"天价判决"出发,探析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相关问题,对检察院能否享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分析,借以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6.
证人作证制度是各国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此亦有规定。但由于我国民诉法对此问题规定得过于简单,因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证人资格问题,证人不肯出庭作证问题。笔者认为,证人应当是和案件没有利害关系,知道案件情况,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自然人和单位。对于证人不肯出庭作证的问题应采取三项措施予以解决:其一,首先以立法形式对证人制度加以完善;其二,提高审判人员素质,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办案思想;其三,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作好证人出庭作证的思想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997.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证明文件的多样化是导致实践中股东资格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在未发生股东资格纠纷时,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均具有证明股东资格的效力,股东均可以依据股东名册或者工商登记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在发生股东资格纠纷时,工商登记具有最优的法律效力,作为判定股东资格的法定依据,除非有相反证据推翻登记内容不实。应当逐步采取单一的股东资格认定依据制度,将工商登记作为唯一的股东资格认定依据。工商登记不仅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同时具有对抗公司和原股东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效力。工商登记中应当单独设置股东信息档案页。公司应当依据工商登记的股东信息再设置股东名册。  相似文献   
998.
证人证言作为法定证据的一种,必须具备一定资格.这种资格表明一个国家的法律用来承认或判断某人是否能成为诉讼中的证人的标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独立性、知情性、作证能力.  相似文献   
999.
在相对人即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已无争议的背景下,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实质上指涉的是行政第三人的原告资格。从体系解释出发,结合登记立案和诉讼第三人的类型化,2014年修正的行政诉讼法放松原告资格管制的立法意图明显,而保护规范理论除了法解释上的技术优势和法教义学上的理论引导优势外,目前在我国诉权保障上作用有限。故此,从“法律上利害关系”到“利害关系”的立法变迁,应解读为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再次扩展且业已形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的“梯度性”结构:首先依保护规范理论进行“法律上”利害关系分析,然后进行“事实上”或“约定上”利害关系的司法判断,最后在行政第三人原告资格无法证成时,如若符合法定条件,还应及时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实现行政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制度衔接。在此梯度性结构中,保护规范理论是我国原告资格判断体系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00.
周雷 《当代法学》2021,35(3):68-77
投诉举报类行政诉讼案件的难点在于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认定.现行标准存在局限性,无法在中国的司法场域内实现逻辑自洽.其中,"私益一公益"认定标准过于宽泛,可能将一部分不正当的、不应予以保护的利益纳入保护范围,而保护规范理论则过于狭窄,会排除一部分正当的、应受保护的利益.因此,对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断应回归"利害关系"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