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7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1.
一件非刑事司法赔偿申诉案,由于法院启用确认程序,致使案件七年未能进入赔偿程序。律师代理申诉,仍被确认程序所阻,我们感到对司法赔偿中的“确认程序”有必要深入认识和探讨。一个体运输户,欠一水泥厂货款,1991年法院判决运输户应偿还此款及承担诉讼费。1992年法院强制执行,扣押了个体运输户的一辆五吨货车,扣押过程中没有基层组织人员参加,没有制作扣押财产清单,有一份执行笔录,其结尾注有“被执行人拒绝签字”。扣押汽车后第四天,运输户去执行法院交款取车,法院不收,过几天又去协助执行法院交款,协助执行法院也不…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已有10余年的历程,作为一部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法案,它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治社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10余年来在实施过程中,其存在的缺陷也显露出来,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修改的呼声越来越高,赔偿原则的讨论、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纳入赔偿范围等一些实质性问题也已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这一热点.本文着重探讨其中关于司法赔偿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 在刑事赔偿中,当赔偿义务机关是行使国家侦查、检察、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时,赔偿请求人除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或向其上级机关申诉外,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赔偿法中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赔偿义务机关的确立;二是赔偿数量的标准。这两个问题直接涉及到行政赔偿存在的实践价值。我国采取的是谁侵害谁赔偿的原则,即侵权主体与侵权义务机关相一致,由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或实施侵害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这体现了对侵权者的经济惩罚,有利于依法行政。国家赔偿计算标准,是国家赔偿法所确定的根据损害程度确定赔偿…  相似文献   
16.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伤害另一方并构成犯罪,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予以受理并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未按照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内容履行赔偿义务,被害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院可以将被告人名下的财产执行给被害人。夫妻双方离婚分割财产时,此前法院生效判决所确定的赔偿款应作为被害人的个人财产,不纳入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业务文选》2011,(6):51+49
问:哪些费用属于国家赔偿费用?答:条例规定,国家赔偿费用是指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当向赔偿请求人赔偿的费用。具体包括国家赔偿法第33条至第36条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追偿正当程序: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行政追偿正当程序是实现程序正义和保护被追偿者合法权利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国家赔偿立法没有规定行政追偿的具体程序,在追偿时效、追偿数额、被追偿人的参与等方面都有缺失。为此,有必要通过行政追偿的准备程序、实施程序和监督程序三个方面构建行政追偿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9.
赖梁盟 《法学杂志》2007,28(2):82-84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履行赔偿义务.国家赔偿的意义不是财政意义上的赔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就不应该让受害人受到经济损失.既然法律是天平,国家不能吃亏,受害人也不能吃亏.  相似文献   
20.
《判例与研究》2004,(4):58-60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