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4篇
  免费   79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19篇
世界政治   1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3194篇
中国共产党   363篇
中国政治   881篇
政治理论   118篇
综合类   58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受害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救助。为此,笔者以辽宁省某市交通事故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交通事故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审判的视角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关注,对进一步搞好涉及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912.
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通过对24个司法判决的分析,总结出关于十倍赔偿司法适用的四个焦点问题。在每个问题上,司法判决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情况对于十倍赔偿立法目的的实现,似乎起到了负面的牵制作用。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改进,应当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会有正面促进。  相似文献   
913.
孙瑞玺 《法学杂志》2012,33(4):38-45
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约定违约金的性质得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对违约金的性质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来约定或者明确违约金的性质。不能达成补充协议,应当通过补充性解释来确定违约金的性质。以上方法依次用尽,仍不能确定约定违约金的性质的,应当认定约定违约金的性质是赔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是赔偿性违约金,不是惩罚性违约金。《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损害赔偿额是赔偿性违约金。  相似文献   
914.
侵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严格限定在产品责任情形,存在适用范围过窄的问题。根据威慑理论、故意侵权、民刑互动理论以及社会良性发展的现实需求,惩罚性赔偿在侵权法中应当扩张为一般适用。在符合传统补偿性赔偿的一般构成要件前提下,惩罚性赔偿还有另外两项特殊要件,即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加重要件以及责任范围因果关系上的减轻要件。为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功效,侵权法中应当建立惩罚性赔偿的一般条款,并明确其构成要件,以增强该制度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915.
刘建勋  张璐 《人民司法》2012,(4):25-28,1
目前,保险公司在经营中一般都采取"按事故赔偿"的理赔规则。在被保险人因发生交通事故须向复数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法院如何确定保险合同所约定的责任限额的适用范围。换言之,保险人应当以责任限额为限,就保险车辆发生的每一次交通事故赔偿保险金,还是应当以责任限额为限,就被保险人对每一个第三者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赔偿保险金?  相似文献   
916.
杨立新 《法学家》2012,(3):30-39,176
医疗管理损害责任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中的一种具体类型,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一道,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类型体系。医疗管理损害责任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54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但与该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构成竞合关系,受害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法律。  相似文献   
917.
交通肇事罪作为过失性犯罪,其对于被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给被害人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害。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由于行为人的肇事行为构成了刑事犯罪,因此,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不予赔偿。这样既不利于对行为人的处罚,也不利于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赔偿。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精神损害的判决也偶有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18.
崔亚文 《法制与社会》2012,(19):276-278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在现行法中主要体现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在具体如何理解方面学界众说纷纭,本文对此一一作了辩驳分析,厘清了归责原则与赔偿规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并从理论和现实出发提出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我国应当坚持无过错归责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919.
正因停车问题,王力与李海发生纠纷,导致李海踝关节骨折、头部外伤、身体多处软组织挫伤。事发后,王力与李海达成赔偿协议:"王力无条件支付李海30万元,已支付15万元,余款15万元应分三次付清……"然而,王力支付了15万元后,并未支付剩余15万元。于是,李海将王力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剩余15万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920.
因停车问题,王力与李海发生纠纷,导致李海踝关节骨折、头部外伤、身体多处软组织挫伤。事发后,王力与李海达成赔偿协议:"王力无条件支付李海30万元,已支付15万元,余款15万元应分三次付清……"然而,王力支付了15万元后,并未支付剩余15万元。于是,李海将王力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剩余15万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