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580篇
中国共产党   159篇
中国政治   556篇
政治理论   86篇
综合类   3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方舟 《法律与生活》2016,(14):44-45
校园暴力的伤痛 网络一段热传的视频中,几名穿校服的少年对另一名穿校服的男生拳打脚踢.这些孩子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同班同学.施暴的少年满嘴脏话,扇脸、踢肚子、打头……几乎每一下都用足了力气,稚气未脱的脸上写着浓重的暴虐表情.他们一边打一边叫嚣着:“你以为自己是班长就了不起?老子打的就是班长!”“你打一次小报告,我们就扇你一次!”被打的孩子哭着跪在原地,打人者质问:“说!还告不告状了?”被打的孩子嘴角流着血哀求道:“放了我吧,不告了,别打了……” 对他人施加暴力、伤害他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损害社会秩序的行为.这些行为一旦触及法律红线,当事人、监护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2.
大众传媒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展,效率也不断提高,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既包含着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东西,也存在不少消极有害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既要看到传媒的宣传激励、警告抑制、教育预防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传媒刺激未成年人犯罪欲望、为实施犯罪提供便利等消极影响,并通过发扬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43.
<正>近期,扬州市江都区政协对该区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该区现有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12.6万人,尽管这些年来校园内没有发生恶劣的暴力案件,但发生暴力侵害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亟需引起各方重视。当前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技防设施数量不足且质量较差。二是校园保安人数不足且年龄偏大。三是校车安全存在隐患且屡有违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学  相似文献   
44.
戴冕 《人民论坛》2013,(11):152-153
近年来,我国大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群体性事件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了解群体的心理是正确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文章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类事件,以期为更妥善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45.
七年后再起波澜 2006年北京小贩崔英杰刺死城管李志强事件,2008年魏文华拍摄天门市城管暴力执法被殴致死事件……今年以来,延安城管双脚跳踩男子头部、“城管打死瓜农”等事件,更是让城管处于公众舆论“一边倒”声讨的尴尬中。  相似文献   
46.
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预防和惩治网络暴力的侵权与犯罪的发生。首先,制定预防网络暴力专门法律是法制健全的体现。刑法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传销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制定了相应罪名,  相似文献   
47.
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在《反家庭暴力法》制定过程中,强制报告制度、紧急安置制度、告诫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最终被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成为该法创设的重要制度。在针对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方面,该法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中也规定了特殊保护制度。一、"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写入基  相似文献   
48.
网络欺凌是青少年之间通过网络电子设备发生的,本质上是一种危害极强的侵犯行为。我国青少年网民数量庞大,网络欺凌可能对这一群体造成严重且持久的伤害,因此网络欺凌现象必须受到重视。在概念上,网络欺凌与网络暴力存在一定的混淆,辨析这两个概念是深入研究网络欺凌的重要前提。大数据技术使得从通讯数据中获取欺凌行为的关键信息成为可能,进而为预防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源数据支撑。不过,从保护隐私与信息监控方面来看,大数据技术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与执行,于是语言政策对青少年网络语言安全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因素,亲子关系残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环境的恶化是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频发之家庭因素的重要表征,而构建和谐家庭环境、规范合理家庭教育、建立健全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网络监管制度是规避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警察权益受侵害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对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考验。公安机关应端正侵害警察权益案件的应对措施,在法律、管理、制度等方面维护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明晰警察行为准则,完善警察权益救济措施,从而保障警察权益不受损害,提升警察执法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