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69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刘洋 《法制与社会》2010,(12):46-46,5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司法实践中赠与合同纠纷日趋增多,故应逐步完善我国现行的赠与合同制度,更好的平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利益。立法应明确规定赠与合同的诺成性;细化法定撤销权,并对法定撤销权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增强对赠与合同信赖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2.
2011年的春节对晓萍来说分外难熬。同居男友因病离世,丧事刚刚办完,男友的前妻李雯又带着男友唯一的女儿佳佳找上门来,要求她从现在居住的房子中搬走。好在这套房屋虽然登记在男友一人名下,但男友与她有过约定,将全部财产赠与给她,赠与协议在赠与人死后生效。谁知尽管有书面协议,李雯仍然不依不饶,执意要晓萍腾房,无奈之下,晓萍将男友的法定继承人佳佳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83.
法律顾问     
一、婚前赠房协议应否兑现?玲玲和小张准备结婚。小张在父母的资助下,以个人名义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准备作为新房,还向玲玲承诺将他所购买的商品房赠送给玲玲,并和玲玲签订了一份书面赠与协议,写明:为了能让玲玲安心地嫁给小张,小张自愿将其名下的位于某小区的一套商品房赠送给玲玲。由于房产过户要交很多钱,  相似文献   
84.
试论赠与合同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与传统观念和司法实务作为实践合同有质的差别,由此带来的诸如合同的效力、履行、撤销、终止、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势必影响司法实践,我们应当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转变观念,不能用传统习惯诠释新的法律。如赠与的财产登记,以往按有关司法解释作为合同的成立或生效条件,按合同法立法精神,赠与的财产登记应为物权变动登记性质,是物权变动的必要条件,而非合同成立或生效的必要条件。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应排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赠与合同当事人地位,他们不能也不宜再作为受赠人,其法定代理人也不能代为接受赠与物。另外,我国还应尽快对合同法未规定的捐赠问题作出补充规定,从根本上解决捐赠的立法与司法问题。  相似文献   
85.
“公证效力,是指公证证明在法律上具有的效能和约束力,也有人称之为公证法律效力、公证文书的效力。”公证效力直观地体现了公证的职能和作用,体现了公证制度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公证效力也是社会公众对公证产生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公证公信力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公证效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法律越来越多地借助公证手段调整社会关系,它的内容也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充实。《公证法》专辟第五章对公证效力以及当事人、  相似文献   
8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募捐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募捐对灾难救助和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在涉及慈善事业领域相关法律的缺失使得社会募捐行为缺乏规制,对募捐行为性质及法律关系认识不清,对募捐款物的所有权归属界定不明,进而产生了募捐主体不规范、行为监管不透明及乱摊派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7.
吴涛 《中国公证》2006,(9):40-41
司法部于1992正发布的《赠与公证细则》第7条规定:“办理不动产赠与公证的,经公证后.应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否则赠与行为无效。”笔者认为,该条不论是从立法层面上、形式逻辑上,还是民法理论上均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8.
熊进光 《河北法学》2004,22(9):62-65
婚约是男女双方将来缔结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 ,当事人虽不能基于婚约请求结婚 ,但其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基于婚约发生的财产赠与关系 ,实质上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行为 ,婚约解除后应依不当得利予以返还 ;一方擅自解除婚约或因他方过错解除婚约的 ,无过错方可请求损害赔偿。结合国内首例因征婚引出巨额财产纠纷案的分析 ,对上述理论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89.
申晨 《法学评论》2021,39(6):181-193
《民法典》合同编第464条第2款规定身份协议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合同编,但未明确参照适用的条件.婚内协议的效力认定进路依次为是否有特别规定、是否属于可自治范围、是否具有特殊自治法理.婚内协议可自治范围需重点考察是否限制人格权益、违反婚姻法定内容、破坏婚姻伦理基础.婚内协议的特殊自治法理表现为非利己要素对意思表示的渗透和利益博弈的结构化,最终体现为意思表示的偏差性.夫妻财产约定协议需满足关联性、结构性、现时性要求,以此为基点,夫妻间赠与应区分为夫妻财产约定、一般赠与、无任意撤销权赠与三种解释类型.夫妻忠诚协议的生效条件为:以履行基础夫妻忠实义务为内容;不得限制人格权益、违反婚姻法定内容;不得约定过高的赔偿数额;签订书面协议.单方虚假意思表示、重大误解、欺诈、胁迫规则,对婚内协议应当限缩适用.  相似文献   
90.
"面包车已经过户到我名下,我家的车终于又跑起来了,终于又能为我家挣钱了,我家和郭刚的关系跟原来一样好了。"这是保定市涞水县某村的郭兰(化名)在电话里接受涞水县公证处回访。一、一份遗嘱一辆京牌车2014年6月12日郭刚(化名)向涞水县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郭刚提供了身份证、户口薄、机动车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