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69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张洪波 《法制与社会》2011,(10):297-297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赠与属于夫妻双方对财产的处分而非分割。婚姻中的财产关系与身份关系相对独立,同样应受合同法的调整。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离婚协议中的财产赠与可以撤销。  相似文献   
92.
一、基本案情2005年,王某(男)与李某(女)登记结婚,次年生育女儿王某乙。2009年10月,王某与李某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离婚协议约定:王某在婚前购买的一套面积为116平米的房屋,房屋产权属男方所有,离婚后,该房屋归女儿王某乙所有,由李某和女儿居住,离婚后男方自行解决居住问题。2012年1月,王某与李桌双方进行了复婚登记。2014年12月。  相似文献   
93.
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财产关系中的夫妻特有财产制 ,是 2 0 0 1年《婚姻法》新增加的内容。对夫妻特有财产制范围的理解和特有财产制与分别财产制的区分 ,在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4.
95.
师擎 《党建文汇》2002,(16):45-45
免费赠品可索赔 商家为招徕顾客,常常打出“买一赠一”的招牌。消费者却发现有时获赠的产品既无厂家标志,也无商标,且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其实,商家这种“买一赠一”的行为并不是民法上的无偿赠与,而是一种邀约行为。一旦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相似文献   
96.
赠与无偿性的本质特征是非利己性和无对价性。即赠与人不得因赠与行为而取得利己性对价。非利己性有直接、间接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含义;对价要符合两个条件:合法性和主观价值性。  相似文献   
97.
赠与的财产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赠与房产就属于赠与不动产的法律行为,本文试对相关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98.
刘寿明 《台声》2007,(10):110-112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对此,要分清单方赠与赠与合同的区别,单方赠与是指一方单方面作出要赠与他人财物的意思表示及行为,是单方行为;而赠与合同是双方的意思表示和行为,也就是说,还必须得到受赠人的同意,如果受赠人不同意,赠与合同也无法成立和生效。  相似文献   
99.
编辑同志:3个月前,我将自己的一套房屋赠与我的外甥女,还签了赠与合同,但并未将房屋交付给她,也没有去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手续。因为我们当时认为这属于亲戚之间的事情,这个合同就没有去公证处公证。现在,她对我的家人的一些行为让我感到非常失望。我很后悔把房屋赠与她。请问,我还能收回这一套房屋吗?  相似文献   
100.
韩颖 《前沿》2007,(7):160-162
捐赠作为一种特殊的赠与合同,是出于社会公益等特定目的,无偿赠予他人财物的单务合同。近年来因捐赠引发的民事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例如合同权利主体的确定、捐赠财物的继承、受赠人可否转赠财物或改作他用等。本文从捐赠合同的性质与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和研究了捐赠在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并根据民事法律原理及司法实践的经验,提出捐赠合同的权利主体与受益对象是两个不同概念,剩余财物不应归受益对象或权利主体所有,最后为如何处置剩余财物提出相应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