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85篇
中国共产党   81篇
中国政治   252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34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要点提示】人民法院在再审过程中查明原审诉讼为虚假诉讼,当事人申请撤回起诉的,应裁定不予准许,并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经查证确属虚假诉讼的,对其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应依法予以制裁。  相似文献   
52.
《浙江人大》2012,(Z1):87
1月初,网民"麦田"质疑韩寒有人代笔,随后又向韩寒致歉。之后,"打假名人"方舟子主动加入"混战",继续质疑韩寒的众多作品并非本人所写。"韩方之争"一时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1月29日,韩寒方面表示将正式起诉方舟子侵害名誉权。网民"石城客":在不短的历史长河里,止争息讼是不少国人的处世哲学,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现在是法治时代,拿起法律武器并不  相似文献   
53.
检察机关能动地运用检察权,可以适应社会情势的不断变化,更好地解决刑事纠纷,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能动检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基本目的和自由裁量权方面,和能动检察有着相当的契合.目的刑论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正当基础之一.总结司法实践,可以从适用条件和附加条件两方面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加以构建.为了防范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有必要从决定程序和救济程序的角度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20年代,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得到确认,也很快被民国立法者所接受。在民国刑事诉讼法上,微罪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集中体现,这项制度于1928年《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得到确立,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在检察官作出微罪不起诉处分的考量因素和具体程序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其适用范围则一直比较有限。在实践层面,微罪不起诉在民国时期的适用率始终偏低,因此很难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5.
张燕 《法制与社会》2013,(31):28-29
起诉不停止原则”是行政诉讼暂时法律保护制度中的一种,却为关键一环.它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也是其特有原则,行政诉讼设置该项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实际上“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实行却与这一目的相差甚远,随之对此原则的存废问题一直不绝于耳.引起立法者的重视.本文就从法理背景、立法现状、行政目的等方面对这一原则从新审视,并对“起诉停止原则则”进行修正.给予立法者必要的参考,从而使这一制度与立法目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6.
《江淮法治》2013,(12):55-55
编辑同志:我于2012年5月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妻子离婚,8月份法院判决不准离婚。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没有新情况、新理由,我要在6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请问我应当按照什么时间计算这6个月?是从2012年8月开始计算吗?读者:李安全李安全同志:  相似文献   
57.
2015年3月1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前副主席徐才厚因癌症医治无效死亡。不久,军事检察院依法对徐才厚作出不起诉决定。徐才厚涉嫌受贿的巨额赃款何去何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徐才厚案件并非涉案贪官(在案件侦办过程中)死亡第一案。早在2014年12月,江苏省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江苏陈西案。这一案件的当事人陈西曾因房改举措名满全国,却因一时贪念落得自杀身亡的结局。在陈西自杀  相似文献   
58.
《北方法学》2019,(5):87-96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不仅将诉讼要件置于起诉条件之中,同时"直接利害关系人=实体权利义务人=正当当事人"的公式抬高了正当当事人的判断标准,进而导致了"双重高阶化"。之所以出现该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将正当当事人作为实体问题并与实体权利义务人"无缝连接"所致。通过对正当当事人理论的分析,正当当事人的性质并无"实体/程序"的界分,有此界分的是正当当事人的判断标准,其经历了从实体权利义务人至"法的利益"的变迁。若将正当当事人与实体权利义务主体分离,进而将正当当事人的判断标准降低为"法的利益",则可在不改变《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同时,兼顾"案多人少"的司法现实,初步实现起诉条件的"低阶化"。  相似文献   
59.
无奈的诉讼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13,(20):28-29
她为了向亲爸讨要生活费,被逼跳楼。当她状告亲爸时却又无法立案。关键时刻南京市公益维权中心帮助解决了起诉难题  相似文献   
60.
65岁的老赵一辈子没打过官司,如今为了“探望权”来到法院,要求儿子每周探望一次。8月21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法院的法官表示,经过劝说后老人的儿子已经带着礼物回家看望了父母,老人也表示会考虑撤诉。法官表示,如果真的以判决结案,到时候执行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