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2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挤压伤后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肾脏病理改变特点。以家兔制造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取血和尿进行生化检验并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等方法 ,观察肾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 :(1)挤压伤后血K+和血BUN明显升高 ,血CO2 CP明显下降 (P <0 0 5 ) ;(2 )在挤压综合征时 ,肾脏肾小球肿胀 ,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管腔内有以肌红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管型 ,血BUN持续下降 ,血K+改变不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肾小管内肌红蛋白管型形成可作为挤压综合征的法医病理学诊断依据之一 ,血K+升高是挤压伤后急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MQ18变异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上皮细胞(OFTu)的病毒形态发生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形成核内包涵体,装配好的病毒通过核内膜获得初始囊膜,以出芽方式出核进入细胞质,在高尔基体区域进行加工修饰、二次获得囊膜后形成完整病毒粒子,以包裹有病毒粒子的空泡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方式,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质内空泡增多,线粒体增生、肿大,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形态异常,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最后细胞破坏、裂解,可见细胞早期凋亡及自噬小体结构。本研究结果为阐明PR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牛自然感染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成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虫体体表具有环行横纹、凹窝和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泡状结构及息肉样圆突,没有小棘。横纹在腹袋口与腹吸盘之间较致密,排列规则,在虫体前端发生不规则的间断,形成息肉样结节。泡状结构多分布在口吸盘周围,为单生,以柄与体壁相连,似水泡状,其表面无纤毛;分布在其它部位的泡状结构多为簇生;体后1/3没有泡状结构。腹袋口周围的体壁如海绵状,无泡状结构,周围布满息肉样结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告了采自宁夏银川平原和甘肃西部地区古塞细蠓复合组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其成虫的肩窝和尾器结构不同,它们的形状、大小、数量、深浅、角化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5.
对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进行超微结构观察,二者结构相似,都呈蜂窝状结构,尤如植物叶面上的气孔,对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作石腊切片后进行过碘酸Schiff(PAS)反应、奥辛蓝-PAS(Alician blue-PAS)反应和茜素红S(Alizarin red S)钙染色反应,证明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的基质都是以多量中性粘多糖和少量酸性粘多糖构成,粘多糖呈丝网状结构。牛黄中胆红素和钙结合成胆红素钙填充在粘多糖构成的网架内,形成胆红素钙粘多糖高分子多聚物复合体。  相似文献   
16.
在法医病例检验中,许多死亡案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现象,我们曾对颅脑损伤致死,溺死、勒死、急死和中毒死的肺水肿在光镜下进行双盲法观察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对性不同,但没有一个可靠的诊断指标。为此我们进行动物实验造成各种暴力致死,在电镜下观察肺部超微结构变化,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进行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52、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肾通过相应处理用于抗氧化指标检测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染毒小鼠主要表现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水样变性,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内质网脱核糖颗粒;细胞核发生形变;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扩张;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肾和血清中MDA含量逐渐升高,SOD和GSH-Px酶活性不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硝基苯能够诱发小鼠肾细胞发生氧化胁迫,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油樟叶挥发油对三种真菌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分别检测油樟叶挥发油对这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体外杀菌曲线,观察MIC浓度下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动态杀菌过程;透射电镜下观察油樟叶挥发油在MIC浓度下对3种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MIC和MFC值均为3.125μL/mL;杀菌曲线表明,作用的前12h内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杀菌作用最强,随后杀菌作用降低;电镜下对照组的3种真菌形态正常,在MIC浓度下,3种真菌原有的细胞器模糊不清、溶解或消失。试验证实,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为破坏真菌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产后6~10d的健康及患急性子宫内膜炎的西门塔尔牛进行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了奶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病牛的子宫内膜局部严重脱落,甚至可见子宫肌层,表面附着组织碎片,可见较多球菌、杆菌附着;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破损、细胞器外溢,腺细胞线粒体肿胀,肥大细胞颗粒数量减少、有空泡形成,淋巴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巨噬细胞核空化、胞质内有较多吞噬体;对照组子宫内膜表面轻度破损,但整体内膜结构相对完整,MC颗粒较多、分布均匀。证实,牛患子宫内膜炎时子宫内膜的细胞呈现缺血、缺氧性变化,说明子宫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子宫内膜的屏障作用降低,病原菌大量增殖导致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0.
失血死亡及休克早期心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形态计量分析等方法和技术,观察了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家兔心肌超微结构、琥珀酸脱氨酶(SDH)活性、肌红蛋白(Mb)脱失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失血致死和休克早期,不同时间兔心肌超微结构、SDH活性和M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病变程度随休克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本文还讨论了这些改变在法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