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2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大鼠单次缺血时,神经细胞变化轻微,但CA1区比CA3区变化明显,CA3区神经细胞核膜轻度凹陷,核内染色质聚集成块状分布,核仁形状正常,核周围基质疏松.缺血后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化较明显,其中CA3区神经细胞膜电子密度增高,核膜损伤,异染色质边集,CA1区神经细胞膜电子密度增高,异染色质边集,核周缩,核内及核周基质液化,线粒体肿胀,嵴疏松断裂,甚至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  相似文献   
22.
本实验通过对大鼠乌头碱中毒心肌线粒体 SDH 的超微结构定位,证实乌头碱可抑制心肌中大部分线粒体 SDH 活性,提示乌头碱中毒的机理可能是抑制心肌细胞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使心肌有氧代谢障碍,心肌供能不足,导致的心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3.
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进行硝基苯(NB)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观察小鼠肝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检测了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光镜下肝细胞水变性,电镜下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内质网脱核糖颗粒;细胞核发生形变;次级溶酶体、脂滴数量增多,糖原颗粒减少等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中的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细胞色素b5和EROD酶的活性逐渐升高;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表明NB对小鼠肝毒性作用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强;EROD可以作为检测环境中NB污染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4.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Qin ZQ  Gong YC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1,17(3):142-144
目的 观察电流传导路径上器官、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 SD大鼠进行实验性低电压电击。结果 触电部位皮肤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基质凝固、膜系统断碎;骨骼肌肌小节出现异常收缩带;心肌的变化也较明显,可见局灶性溶解坏死并出现异常收缩带;电流传导路径上外周血管、神经的改变以血管明显,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中膜平滑肌可见溶解坏死,神经纤维仅见部分髓鞘松解。 结论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作为诊断电击死组织学变化的补充,为解决无明显皮肤电损伤的电击死案件提供形态学指标。同时也探讨了电击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对去卵巢雌性大鼠脑内免疫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行大鼠背部切口切除双侧卵巢进行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切除同样大小的脂肪。治疗组用黄芪三仙汤灌胃。于4周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区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其中以小胶质细胞为主,星形胶质细胞次之;可见变性的神经细胞,在变性神经细胞的周边和血管周围有增生活跃的小胶质细胞;可见脂褐素。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也可见脂褐素,但较模型组少,其余超微结构基本正常。治疗组中,以上变化明显减少。结论:黄芪三仙汤能明显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抑制中枢神经的免疫炎性反应,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致敏S、D大鼠,2周后处死,灌洗腹腔,用阿拉伯胶分离液分离肥大细胞(MC),将PHA与MC在37C水治中孵育,攻击MC使之受损伤,于伤后5、10、15、20、30和60分钟,分别吸取孵有液作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MC过氧化物酶;用抗坏血酸-联苯胺染色显带,并计算酶的相对活性。另取20分钟时孵育液,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及染色后用透射电镜观察MC脱颗粒叶的形态。用常规石蜡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对SD大鼠的35种组织中MC的分布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发现;(1)大鼠腹腔MC显示-条过氧化物酶电泳区带;(2)MC经PHA攻击受损伤10分钟内,过氧化物酶相对活性升高不明显;15、ZO、3O分钟时实验组酶活性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明显;到60分钟时两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3)MC与PHA孵育20分钟时,脱颗粒率为76%,MC浆内可见有膜性和无膜性两种类型的空泡.对照组大鼠MC脱颗粒仅为16%;(4)大鼠皮肤、肺、呼吸道、消化道、骨髓及胸腺MC含量较多;泌尿生殖道次之;心、肝、脾、肾等组织较少;脑、脊髓、脑垂体、肾上腺及睾丸等组织中未见MC,从而为法医损伤时间的推测提供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27.
幼龄牦牛甲状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幼龄牦牛甲状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幼龄牦牛的甲状腺主要由不同大小的腺泡构成;小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矮柱状,腺泡腔内含有较多的周边胶体空泡;大腺泡上皮细胞呈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周边胶体空泡少.电镜下,小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胶质小滴和分泌颗粒等细胞器;大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小,呈扁椭圆形,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表明,小腺泡上皮细胞较大腺泡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活性.在幼龄牦牛甲状腺中未发现腺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28.
为揭示奶山羊乳腺的形态学发育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奶山羊乳腺发育过程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奶山羊乳腺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4个阶段,其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与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同,与啮齿类动物存在一定差异.对奶山羊乳腺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完善了其生后发育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9.
中药"球康"对柔嫩艾美球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药"球康"作用下柔嫩艾美球虫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球康"作用下,球虫裂殖子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哑铃形、畸形和不规则形状,裂殖子的顶体肿胀变圆;裂殖子外膜破损,外膜与细胞质分离,出现大的空腔.球虫微线消失,内部出现环状结构;线粒体内出现空泡和致密的电子团块;球虫死亡,完全失去超微结构,仅留下许多支链淀粉颗粒.推测中药"球康"抗球虫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破坏虫体结构的完整性,抑制虫体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等生理机能,从而杀死球虫或者抑制球虫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30.
贾宁 《中国兽医科学》2001,31(11):25-26
用昆明系小白鼠,分幼龄组和老龄组,通过运动和运动加杜仲给药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测定肌肉、骨骼、心、肺、皮肤、血液、尿液中羟脯氨酸代谢变化;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两组小鼠骨骼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给药组小鼠肌肉、骨骼、皮肤、心、肺等羟脯氨酸合成均显著增加,但老龄组与幼龄组相比增势较低;另外运动本身也有一定的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能力,但没有给药组明显.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肌纤维间疏松结缔组织发达,其中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胶原纤维粗而长,肌纤维中线粒体和肌质网也十分发达;这些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还表现出给药组比单纯运动组明显,而运动组又比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