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书上的圈点     
<正>"暂时的历史正当性"辨读徐觉哉《从恩格斯晚年的思想片段中得到启迪》,笔记如下。剥削具有"暂时的历史正当性",恩格斯语。"暂时"是多久?"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暂时"就该结束了。这表明剥削一则有正当性,二则含非正当性———即历史非正当性———到一定时期便不正当了,亦即据时而变。这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2.
清代立法中关于人证制度的规定有限制证人资格与赋予证人免证权的内容,立法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家族伦理、社会等级秩序及发现案件真实.实践中的证人作证与立法规定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立法的限制多为实践所突破.原因在于立法要维护的伦理价值在实践中让位于司法官员追求的发现真实的价值.立法与实践对于证据运用中的价值平衡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3.
周鹏 《理论月刊》2012,(7):132-137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充满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讨,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使得人们更加渴望破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谜,对其研究更是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但人们往往由于忽视或误判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造成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错位。这就使得从哲学和历史两个维度考察二者的逻辑关系成为一种必然。本文拟从哲学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逻辑关系提出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4.
黄亮宜 《学习论坛》2001,(10):29-33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曾有过经久不衰的“义利之辨”(或曰“义利之辩”) ,而现阶段人们又对义利问题各抒己见并展开不同形式的论争 ,这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义利新辨” ,它将对 2 1世纪中国社会的面貌和命运产生深远影响。进入 2 1世纪 ,我们将在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 ,把 2 0世纪业已进行而未竟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使中华民族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这需要在义利问题上作出更趋于理性的价值选择 ,多一份清醒、一份自觉。对义利问题的看法 ,不仅会涉及…  相似文献   
125.
彭晓华 《传承》2010,(3):84-85
对于宁王谋反的意图,王守仁早已有所察觉,并且在暗中做准备。而他本人对宁王的态度并不是很鲜明,以致宁王误认为他可以为己所用,故此在私书中写下"王守仁亦可"的指令。在宁王生日时,王守仁特意取道南昌准备贺寿,中途闻变而起义兵,并一举擒获宁王。然而,忌功小人却抓住上面几点大肆攻击,陷王守仁于不忠不义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6.
李治亭 《人民论坛》2010,(7):232-233
"盛世"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或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的评定。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盛世"完全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兴隆而繁盛的时代。所以"盛世"虽出自封建史家之论,却无"封建性",古今通用,将来仍然可以用。  相似文献   
127.
《中国法律》2013,(5):14-14,68
2013年9月2日,保監局印發《保監局案件風險監管考核辨法(試行)》(以下簡稱《瓣法》),  相似文献   
128.
鲁迅与读史     
黄乔生 《海内与海外》2014,(6):45+44-45
正鲁迅生于官宦之家,自小养成读书习惯。对待史书,他既阅读正史,也看野史。他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中说,他是看了野史才知道明代皇帝的残酷的:我常说明朝永乐皇帝的凶残,远在张献忠之上,是受了宋端仪的《立斋床录》的影响的。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  相似文献   
129.
孟子的义利之辨并非只是空谈伦理道德,而是具有实际的经济伦理学意义。表面上看起来,孟子似乎不愿谈"利",只谈"仁义",但实际上在他的仁政主张中却很具体地涉及了"利"的问题,包含了对经济制度、生产活动、市场行为中的利益做出合乎道义的安排的实际内容。其中一些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朱汉民  曾小明 《求索》2010,(9):121-122,251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正是他们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新方法。从方法论意义上分析、讨论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可以发现这两大思潮在经典诠释方法方面传承发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