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17篇
中国政治   295篇
政治理论   75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是云南的重大发展机遇,更是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间云南民族工作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2.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战略部署,全而加强边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在边疆县建立了43个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3.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除少数属资源型贫困外,绝大多数属于素质型贫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新型农民的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建设且不可持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牛鼻子”,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4.
利用村社平台,构建适应农村社会实际和农村违法犯罪少年实际的非刑罚处置机制,村社在对违法犯罪少年的控制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行为监控;2.心理辅导;3.知识传送;4.联系反馈。  相似文献   
205.
206.
20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要努力探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的有效实现形式。一直以来,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问题是党和政府推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8.
夷务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民国建立后却愈发严重,究其责任主要归因于地方政府处置失策。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与政府对于彝族和夷务问题都产生了新的认识,夷务政策也从过去的剿夷转变为化夷,但仍然不是从真正平等的角度来处理少数民族问题。而政府所提出的治理夷务和开发彝区的计划虽多,却限于当时的人力、物力,从未一以贯之地真正实行。因此,夷务问题历经民国政府30多年的应付,却始终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20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亦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组成、发展历程入手,分析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个案,探索边疆多民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是强化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10.
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是在一定社会生活交往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是现代国家政治与社会不断互动、演化的复合产物。边疆地区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回归到边疆地区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进入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国家治理的转型、社会发展的变革、文化多元化等因素塑造了边疆社会政治生活新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超拔于社会日常生活的抽象国家意识形态,必须融入边疆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使其成为“自然而然”的情感依恋。党和国家要积极寻求将国家意识历史记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根植于边疆社会个体生活的国家信仰与价值诉求、推动边疆社会振兴发展以增进个体对共同体意识认同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