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100篇
工人农民   106篇
世界政治   2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9篇
法律   1330篇
中国共产党   3602篇
中国政治   3657篇
政治理论   1663篇
综合类   295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469篇
  2013年   1441篇
  2012年   1257篇
  2011年   1205篇
  2010年   1099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中国的设计观念在近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末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曾有过兴盛一时的景象,为何在这时错失追随西方的脚步?本文试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近现代中国设计观念滞后的主要原因,以此鉴古知今。  相似文献   
82.
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推进的过渡方式,正是这种过渡方式的选择使中国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是什么力量促使中国走上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呢?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渐进式过程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实际,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这一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3.
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的人民孜孜不倦永恒追求的理想社会。法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维度与支柱。“法治”是相对“人治”而吉,即法律主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生活方式和一系列的观念、理念及社会的运作模式、社会秩序。和谐社会指由人参与的社会中,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各种关系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序稳定状态。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法治。实现和谐社会要采取较完善的法治路径有:理念当先、引领深邃思维前沿;良法之治、构筑完备法律制度;运作协调、昭展和谐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84.
吴鹏森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03-107,114
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不仅是史学话语的一次系统转换,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系列创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长期以来已经被定型化的命题在“现代化范式”中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要求实现现代化和各种势力阻碍中华民族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逻辑矛盾与理论混乱,而且有助于认清中国近现史研究中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5.
当今学术界对我国是否采用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行政体制争论不休。构建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相一致、与政府的执政理念相吻合的人本官僚制则是路径之一。因此要吸取理性官僚制的适时要素,健全行政组织体制,并在官僚制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本要素,建立人本官僚制。  相似文献   
86.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多次组织过武装起义。为筹措起义经费,孙中山先生飘洋过海,四处奔波,得到了海外华侨倾心相助,全力支持。如图“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先生海外筹集起义经费时发放的凭证,也是众多海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物证,凝聚了海外赤子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在中国近代纸币债券的收藏研究中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87.
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理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谓“权利滥用”和“知识产权滥用”(一)何谓“权利滥用”在罗马法上,具有深刻的个人主义的法权观念,出现了“行使自己的权利无论对于何人,皆非不法”的法谚。到了近代,由于自然法学派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权利绝对”的思想形成。在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中,有“所有权不可侵犯性”和“财产权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88.
现代中国实现法治的路径研究很大程度是研究乡村社会的法治实现路径。论文从乡村社会的一个案例说起,通过这一案例展现了乡村法官在具体的裁判执行过程中,如何协调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引介了国家正义与乡土正义的概念,详述了法官解决乡村纠纷的过程和实现法治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9.
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是新形势下推进检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历史的、实证的、法理的以及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检察权设置的法理基础,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标设计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0.
不同经济转型国家的政府在推动本国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大不相同,学界对各种政府作用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而且褒贬不一、解释各异。本文着重从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中俄两国政府在转型经济中的行为方式、背景和效果,强调必须重视经济转型的演进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