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798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3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41.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问题,立足国情,对原有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进行了创造性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准确把握民事诉讼法修改立法精神,正确  相似文献   
142.
现实中有立法赔偿的需求,但在学理上却无法提出完整的逻辑论证,应当在纷繁的论争中分清事实与逻辑,通过审视事实背后的逻辑来完成对立法赔偿的理论论证。对于针对特定主体的违宪处分行为或明显过错下的不作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应进行国家赔偿,其过错由议会集体承担。  相似文献   
143.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是期待可能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责任的规范构造,甚至犯罪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本文以德日刑法学为背景,讨论了期待可能性的产生过程,由此考察随着期待可能性的出现而发生的罪责的内容变化,以及责任与构成要件之间逻辑关系的变动。本文认为,期待可能性是规范评价要素,它和故意、过失等心理性要素是有所不同的。在司法活动中,心理性的事实判断应当先于评价性的规范判断。但在罪责要件的构造当中,期待可能性是作为积极的归责要素还是作为消极的责任阻却事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基于思想上的经济性和诉讼上的便利性的考量,本文认为,将期待不可能作为罪责排除事由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4.
周博文 《公安研究》2008,(12):36-39
期待可能性是作为阻却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由而提出的一个刑法学概念,最初起源于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的癖马案判决,后被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界所接受。在理论和实践中,期待可能性逐渐显示出其符合人类理性的一面,在大陆法系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刑事责任理论。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此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才有少数学者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介绍、评述,随后逐渐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其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目前,美国与互联网内容监管有关而又未被裁定违宪的联邦法律有三部:《数码千禧年版权法》《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这三部法律分别是关于保护版权、保护儿童隐私以及保护儿童不受网络猥亵内容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6.
《法律与生活》2014,(22):60-60
2014年10月28日,被称为依法治国“升级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该《决定》明确提出的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一切违宪行为都应当加以纠正。同时,《决定》还规定了国家宪法日和宣誓就职制度。这背后透露的,是对宪法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7.
虽然我国目前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学者仍可探讨“将来”需要时,该机构的设置模式。根据我国国情,这一机构放在最高法院内较为合适,或设一个宪法庭,进行专门审查;或不设宪法庭,由各审判庭做附带性审查,但需辅之以宪法咨询;或就违宪审查案件组成特别陪审庭,陪审员可在学术性的宪法委员会成员以及社团代表或普通民众中产生。  相似文献   
148.
王亚新  陈福勇 《法学杂志》2012,33(5):111-119
目前学界和仲裁界对《民事诉讼法》第213条规定的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是否修改及怎样修改存在较大争议。为了给相关讨论提供有益素材,有必要取得来自仲裁及司法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并作实证性的考察。通过对北京仲裁委员会1995-2010年仲裁裁决被不予执行的裁定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不予执行的因素是多元的。从实务的视角出发,至少应把第213条第(四)款牵涉事实认定的事由统一到《仲裁法》第58条作为撤销仲裁裁决事由的"伪造或隐瞒证据"的规定上去。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金泰胶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同时给予金泰胶囊、川芎嗪和硝苯地平进行预防,观察各药对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AP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金泰胶囊高、低剂量组大鼠mPAP显著降低(P<0.05);金泰胶囊高剂量组大鼠mPAP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川芎嗪组和金泰胶囊低剂量组(P<0.05).结论:高剂量金泰胶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PAP有关.  相似文献   
150.
违宪之争在美国少年法院产生之前即已存在,在违宪状态下少年法院发展了六七十年,然后一场"宪法性教化"的洗礼使它开始最大限度地尊重正当法律程序,如今已融入新的少年司法体系,但该体系从总体上说仍在尽量规避正当法律程序.美国少年法院的发展变革主要是因为罪错少年这种特殊的处理对象:弹性是少年司法程序的必然要求,也是代价所在,需要一个复杂而可逆的、严厉程度不同的"处遇"措施体系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