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82篇
中国共产党   174篇
中国政治   7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个体老板、银行职员、经济警察联袂出演一幕“偷天”大戏 2004年11月底,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犯金融诈骗罪,判处马球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判处罗强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0万元;判处覃超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5万元。这三个“铁哥们”,利用罗强在银行工作的便利,内外勾结,从银行取出400多万元的巨款。  相似文献   
72.
祝连勇 《党建》2010,(4):48-49
2009年10月,吉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刘宪鲁,因收受他人人民币878万余元、挪用公款人民币500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73.
《中国监察》2008,(18):44-46
2008年5月20日,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原主任兼党组书记潘翔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作出一审判决: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合并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相似文献   
74.
本文论述罚金、没收财产、赔偿(包括征收)三种刑事经济处罚的标准问题。在借鉴外国刑法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筑我国自身的经济处罚体系:采取最低劳动报酬或月工资收入或其它收入罚金制;确立罚金易科为劳役制度;废除没收财产刑;引入美国刑法中的赔偿和征收。  相似文献   
75.
“我无法面对关心我的人,无法面对我的家人,现在我只能用泪水洗刷我的罪恶’:我的教训沉重而深刻……”这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原副县长易善玲在接受审判时的忏悔。2010年6月18日,易善玲因受贿罪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没收财产人民币35万元,  相似文献   
76.
《党的建设》2008,(9):42-42
某市公安局局长因犯贪污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被某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罚金2万元。该局长不服,上诉至某高  相似文献   
77.
惩腐     
《先锋队》2011,(5):47-47
云南省河口县原副县长万玉传一审获刑十一年 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原副县长万玉传,利用职务之便大“捞”钱财,7年时间收受贿赂100余万元,被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  相似文献   
78.
反腐     
《廉政瞭望》2011,(5):9-9
云南省会泽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粮食局原局长尚友沁,职位不高,职权不大,但却把国家储备粮当做自己的“聚宝盆”,让250万公斤储备粮在他的手中不翼而飞。目前,曲靖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对尚友沁执行有期徒刑8年,并处没收财产18.4万元的判决。  相似文献   
79.
居者有其屋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1,(12):29-29
近日,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了“强制没收改建保障性住房”。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及县(市)、矿区人民政府予以没收。没收的住宅用房可作为保障性住房,产权归政府所有。  相似文献   
80.
张遥远 《行政与法》2023,(4):117-129
为弥补公诉方指控违法所得不足、解决法官裁判违法所得困难,我国刑事立法中出现被告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的规定,以被告人不能说明财产合法来源,证成涉案财产没收的正当性。这种由被告人说明财产合法来源,而非刑事追诉方查明涉案财产性质的规定,实则给被告人施加一种说明义务,且这种说明义务存在说明对象扩张、说明属性不明、说明标准模糊的加重风险。被告人说明义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应在司法适用中确立限制规则,在侦查机关履行全面收集涉案财产证据职责的前提下,以“客观限制”标准划定被告人的说明对象,明确被告人说明义务为客观证明责任产生的主观证明责任,适用优势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