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7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是辩护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辩护律师顺利开展辩护活动的基础和保障。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的完善与否,实际享有与否直接关系到被追诉人人权能够得到实现。我国辩护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缺漏到逐渐完善的过程。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进行了"三完善,三增加",即完善了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增加了保密权、申诉控告权和进行辩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62.
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存在着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一方面,辩护律师参与刑事和解时间有限制,在侦查阶段接触到证据,这与刑诉法规定相冲突;另一方面,刑事和解的量刑奖赏对未成年被追诉人吸引力不足。此外,在侦查阶段达成刑事和解的,法律没有规定侦查人员是否可以撤销案件。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但应限于提请批捕之前。建议区分参与诉讼的辩护律师与参与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律师,以兼顾对被追诉人和侦查机关的公平对待。公安机关发挥群众力量事先进行民间调解、感化被害人,可以推进刑事和解实现。  相似文献   
63.
《方圆》2020,(5):63-63
第87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相似文献   
64.
遏制虚假诉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民事纠错,另一种是刑事制裁.鉴于民事诉讼基本遵循辩论主义和当事人处分原则,民事诉讼的事实调查功能在发现虚假诉讼行为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有效遏制虚假诉讼已成为当前刑事立法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无论虚假诉讼是否单独入罪,亦或者是利用现有刑事罪名对其予以打击,在虚假诉讼的刑事追诉程序启动上都存在诸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鉴于虚假诉讼的特殊性,应当明确由检察机关行使对虚假诉讼的刑事追诉权.在刑事追诉程序启动时,需要处理好刑事追诉与民事裁判、调解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5.
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缺陷。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迫切要求刑事诉讼法在再修改时完善相关规定,确保被追诉人的私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66.
辩护权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项权利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应当说,刑事诉讼的文明史就是辩护权的发展史。由于律师辩护对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重要性,世界上发达国家已将律师的辩护权从审判阶段扩展到侦查阶段。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律师有权介入侦查程序并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但是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7.
刑事诉讼法中,对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一直是被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化理念的深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无疑会逐渐倾向于对人权的保障。财产权作为继生命权,自由权之后的第三大人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刑事诉讼中,面对国家强大的侦控力,如搜查、扣押等强制措施,毫无疑问,被追诉人的财产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追诉人财产的没收程序,此番改革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现实取向性。改革者注意到新的现实、新的刑事诉讼实践,尤其是关注了凸显的现实问题。但在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之间,后者依旧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68.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回流”案件存在客观证据均在境外、犯罪嫌疑人辩解难以推翻的现实困境,可通过调取犯罪嫌疑人出入境轨迹记录、手机境外WiFi记录、资金交易记录等数据,建立数据信息关联证据模型,夯实客观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针对诈骗团伙持续“回流”情形,可以首案为切入口,明确犯罪团伙组织架构、诈骗手段,引导公安机关及时收集固定其他涉案人员犯罪证据,依法追诉团伙成员。针对被害人难以找寻的困境,引导侦查机关利用大数据信息库检索报案信息,详细甄别案件关联信息确定被害人,全面认定涉案被害人,同时关注对案件关联事实审查,依法全链条打击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9.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严厉打击了"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象予以震慑,但在司法实务中关于涉卡人员的构罪标准、罪名认定、一罪数罪认定等问题五花八门,最终导致同案不同判、打击力度不够、扩大解释司法解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70.
肖辉 《河北法学》2007,25(1):137-142
刑事被追诉人(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情权(或称知悉权)是伴随程序主体地位的确立而提出来的.现代刑事诉讼理念要求在诉讼构造的设计方面,努力追求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结合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就需要强化被追诉人的防御权体系,以追求攻防的相对均衡,而知情权则是这一防御权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于被追诉人知情权的规定尚存不足,需要强化并改进.对被追诉人知情权的探讨离不开对现有法律规定的分析,需要从实然与应然的角度做出评析,不仅要明确知情权,而且还要保障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