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15年1月21日上午,外滩踩踏事故调查报告发布。在报告中,有两项内容颇为引人注目:一是事故原因,二是对11名责任官员的处分结果。公允地说,这份在事故发生第21天形成的报告和处理结果,比较专业。令人触景生情的调查报告背后,是这样一则惨痛故事:在夺去58位公民宝贵生命的住宅楼火灾事故发生近50个月之后,同样是在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又有36位公民的生命凋零在2014年至2015年跨年活动的踩踏事故中。这36位逝者,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才12岁。与58位公民生命的消逝让公众的痛惜幻化为上海一度成为一片花海一样,人们同样用  相似文献   
12.
正怎样把纪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把纪念专栏办得深刻诱人、撼动心灵?这是报刊工作者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然而,只要看看《党史文汇》杂志201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这个专栏,就会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这个专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文字精炼,感情真挚,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我们可以从中悟出,纪念活动必须讲好逝者包括伟人的故事,引起人们长久的回忆和认真的仿效,这样才能把强大的正能量传输给社会。这个专栏是从2013年第7期开始的,办  相似文献   
13.
她,有着花样年华,如兰似菊;她,摒弃世俗偏见,无所畏惧。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和敬重逝者的职业操守,为数以千计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守护逝者最后的尊严,付出诸多努力与艰辛。她就是江西省九江市殡仪馆遗体整容化妆师宋微微,2011年荣获"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荣获"江西省民政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荣获"九江市十大雷锋式爱民优秀公仆"称号。大胆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叶曼 《新湘评论》2020,(9):54-5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毛泽东引用杜甫凭吊蜀相诸葛亮的诗句,给早期的亲密战友陈子博书写的挽联。毛泽东一生给许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战士亲友写过挽联悼词和唁电祭文,这是他追怀逝者、激励后进的重要方法,寥寥数语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谊。陈子博,1892年6月生于湘乡碧溪乡,是一位才华横溢、斗志坚强的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5.
王建平 《人民司法》2020,(12):101-103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伴随着一树春景、细雨落花,清明节悄然而至。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用来追忆先人与逝者,记录抚今与追普,连接过往与将来。岁月一瞬而过,距离邹碧华去世已经5年多了,仍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地思念他;走过风雨飘摇的人生路,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最终成就了完美的人生结局;25年间,同吃同住同锻炼的女法官保留着漫长冬夜里的彼此关怀和温暖。清明时节,我们在亲近自然、品味春天的同时,不妨静下心来,向历史致敬,朝未来出发。  相似文献   
16.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历来是人们郊游踏青、扫墓祭祖的重要节令。但2020年的清明节,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多地民政部门发布通告,疫情期间暂停清明祭扫活动,同时为满足广大市民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愿望,开通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可通过线上献花、祈福等方式,为亲人送上"云端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1,(8X):10-12
<正>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废墟。2010年7月,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席卷中国银幕,记忆的片段又开始在人们的脑海中翻腾。在唐山地震和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经历灾难之后的聚散别离的故事:当那场巨大劫难降临时,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四口之家从此天各一  相似文献   
18.
清明祭     
正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每年清明,漫山遍野都是扫墓的人潮,我们也在父亲的带领下,携带酒食果品和纸钱,随着人群,慢慢上山,边走边聊,好不热闹,孩子们大叫大嚷,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娇嫩的童音,大呼小叫地喊着要找老奶奶,更使人觉得像是回家,而不像是扫墓。蜿蜒的西岩山道山,万头攒动,香花素果,浓香四溢,远远望  相似文献   
19.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1X):42-42
<正>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的相持阶段……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生。在一城一地的攻防进退目不暇接之时,古老的中原大地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数百万生灵涂炭,充满希望的逃荒路变成人间炼狱,哀鸿遍野长时间内无人问津。面对干涸的土地和肆虐的蝗虫,灾民们惊恐地说:"老天爷要收人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旱灾"演变成了可怕的"饥荒"?是那一年极其恶劣的极端天气吗?自然地理环境早已决定中国是一个天灾频繁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0.
逝者已去,英名永存;长歌当哭,不舍英雄??一场秋雨一场凉。仲秋时节的金城兰州,冷风习习,阴雨绵绵。一辆车头挂着黑花黑纱的汽车,缓缓开进了兰州军区空军某通信团营区。在一声近乎嘶鸣的"敬礼"声下,全团官兵举起右手,为好兄弟、好战友——三营营长田珍国,送别最后一程。今年8月29日,在完成高原驻训任务归建途中,田珍国放弃乘坐安全舒适的越野车,主动跟随机动合成指挥车,行驶途中突遇险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