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328篇
中国共产党   349篇
中国政治   487篇
政治理论   241篇
综合类   7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一项于刑事侦查中应用普遍的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留置手段一直被排除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视野之外。这一现象的存在有损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为国家基本法律的尊严。因此有必要从现行刑事强制措施系统内部缺陷及相关外部制度的缺失两方面入手,探讨我国刑事侦查中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52.
美国警察“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警察就开始介入反家庭暴力运动。美国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是美国近年来对家庭暴力的认识转变、法律改革、警务改革的结果。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他们总结出“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模式。在“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模式中,美国警察开始从传统的、持消极处理态度的调解者身份向现代的、持积极处理态度的执法者和社区服务者角色转变。这种“社区为本”模式有助于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帮助受虐者,对预防与消除家庭暴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邓欣倩 《江淮法治》2013,(22):25-25
针对这一事件,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它侵犯了被检测者的健康权和隐私权,我们应通过民法制度加以保护。笔者认为,这场风波的原因,在于执法者违反了行政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比例原则。它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  相似文献   
54.
高荣伟 《侨园》2012,(10):20-21
一 1994年2月,威廉·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警务专员,这一职务相当于警察局长.布拉顿绰号“比尔”,当时为纽约一家安保企业的负责人. 布拉顿历任马萨诸塞州警察局警长、波土顿大都会区警察局警务专员,任内政绩卓著,声名显赫.布拉顿作风硬朗,具有高超的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55.
谷佳杰 《证据科学》2013,(2):248-256
证明妨碍行为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大量存在,特别是控制有绝大多数证据材料的医疗机构一方如果实施证明妨碍行为,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极大损害。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已经出现了医疗损害赔偿诉讼的证明妨碍制度。证明妨碍的法理基础不仅包括诚实信用原则和武器平等原则,同时应在立法中明确一方当事人的证明权或对方的诉讼协力义务。由于患者存在举证困难、证明责任转换制度不足和医患双方武器不平等,证明妨碍在医疗诉讼中的适用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包括了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至于法律效果,《侵权责任法》只规定了推定主张成立,还应当赋予法院进行证明度降低和证明责任转换的权力。  相似文献   
56.
2012年5月23日,灵璧县检察院对吕霞等6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依法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吕霞、周佑明、崔莉、卢伟、闽凡兰、朱敬峰6人.系灵璧县灵城镇居民,均是“太平洋精彩生活”高级会员。自2010年以来.他们以电子商务为幌子.以太平洋官方网精彩生活为依托.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借口.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  相似文献   
57.
附条件逮捕制度是2005年在第二次全国侦查监督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该项工作制度经过全国部分实行单位三年多来的实践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践证明在审查逮捕阶段正确的适用附条件逮捕制度,既保证了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又能即时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保证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58.
龙渊 《法制与社会》2012,(11):92-93
作为一项与公民人身自由权密切相关的诉讼强制措施,逮捕条件的设置不仅关系到逮捕制度本身的科学性,而且关系到我国刑事司法中控制犯罪和保障公民权利能否平衡。明确逮捕的条件,强化检察院在审查逮捕中的裁判和监督作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逮捕率带来的逮捕案件质量的下降和司法资源的紧张,也使刑事强制措施发挥出一定的案件分流作用,为公诉程序、审判程序的纵深修改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9.
洪霞 《法制与社会》2013,(35):33-34
破产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破产法律制度起源于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在破产法律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破产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自然人破产制度为切入点。在阐述自然人破产的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构建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0.
李剑 《法制与社会》2015,(1):285-286
修改后刑诉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了检察院对逮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持续审查的制度。该制度的落实有利于降低审前羁押率,促进公正司法。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客观上刑事案件审前羁押率有很大的降低空间;第二,有利于消除审前羁押三大误区;第三,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践需要积极启动。羁押必要性应当符合刑罚标准和社会危害性标准。完善考核体系,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案件来受理,并纳入考核,检察机关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时应当听取律师意见,并履行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