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696篇
中国共产党   1180篇
中国政治   1374篇
政治理论   824篇
综合类   105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社会迅速发展,促进多元主体信息交流和资讯共享,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挑战。作为数字社会公民身份的基本表征,个人信息权既是数字公民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防范和控制数字权力异化的重要工具。实现数字社会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价值追求,国家立法机关应秉持作为宪法价值核心的人格尊严进行立法,明晰个人信息权的规范内涵与保护机制;行政机关应遵循权力法定原则,严格基于法律保留、公共利益和比例原则处理和使用个人信息,并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应通过法律适用和司法解释对被侵犯的个人信息权提供及时司法救济,填补法律漏洞,实现数字社会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制度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842.
《政法学刊》2021,(5):53-59
在我国社会转型实践中,全景式的公私合作治理图景正在逐步生成。传统行政程序在现实中面临着切实挑战,一是公私主体之间对抗色彩的日渐式微;二是行政程序调整范围的渐次拓展;三是行政主体间封闭结构的整体性突破。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应完善行政程序,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一是坚持构建伙伴化的主体结构关系;二是凸显交往理性化的程序过程;三是拥抱兼容化的程序多元价值。在关照我国行政实践基础之上,探索合作行政程序的革新路径,是合作行政发展的应然之道,也是当下合作治理模式应该直面的现实境况。  相似文献   
843.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它蕴含了四重逻辑,即生存逻辑、发展逻辑、解放逻辑与自由逻辑。从"地域性"的人到"世界性"的人,从异化的人到有个性的人,从人的非现实性存在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人的解放逻辑,也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联合体的科学构想,同时也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真实意义。只有科学把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才能进入到历史唯物主义这座理论高地;只有把握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44.
以政党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鲜明特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决定着国家治理与中央顶层设计善治方案的实施效果。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建构一个有权威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党治国家"的前提。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和前提,大国孕育了大党,大党指引着大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既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也培育了国家治理的骨干力量。政党建设国家的发展逻辑,一方面决定了政党在国家建设中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党切实推进了现代国家体系的成长,夯实了国家治理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范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以政党为中心的大国治理,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三元协同,实现国家整合、制度运行、社会协调的三维统一。  相似文献   
845.
846.
847.
经验和逻辑都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手段,在这一点上,它们有相通之处.也就是说,人们运用经验的目的是获得知识;而人们运用逻辑进行推理,也是为了得出某种知识.在法生活中,经验的因素和逻辑的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经验构造出了法的内容,逻辑则构造出了法的体系和概念,并对于保证法的统一、稳定,保证司法推理的正确性有巨大的作用.只有细致深入地考察什么是经验、什么是逻辑以及它们在法生活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才能真正理解经验和逻辑在法律中的关系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848.
一、如何认识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要求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虽然说过“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但法治的治国方略并未进入过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视野。在近代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探索中,中国才逐步认识到法治对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的重要性。但法治的实施必须要依靠稳定的政治环境、科学的法律体系、公正的司法体制以及良好的道德秩序。应该说,中国真正开始现代法治建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法治建设的历史脉络分析来看,我们党每个历史时期所提倡的法治主张,不仅客观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时态变化,而且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法治的需求不断变化出发的。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不仅是词语的变化,而且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内涵的变化,是我们党面临执政形势的变化,遵循法治建设的自身规律,回应民众对法治的需求,反映了法治建设的内在本质要求,符合我国法治发展的自身逻辑性,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849.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部分,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涣散加剧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边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2]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而且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在中央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揭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厘清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文复乡的实践经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逻辑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5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之源。从百年党史理解和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明确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本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主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之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伟大建党精神统一于百年党史的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