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506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368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法律实务中,死亡时间界定,会对主体的多种权利产生直接的影响。按照我国死亡的界定方式,宣告死亡的效力等同于自然死亡。然而宣告死亡在几个人同时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中,由于宣告死亡的时间不同会导致遗产继承、保险赔偿、及债务认定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死亡时间界定办法,力求引起思考,对我国的相关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82.
问题一:遗产继承公证证明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对遗产继承公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谓之“继承公证”,认为是公证处根据法律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二种谓之“继承权公证”,认为是公证机构根据继承人的申请,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证明继承人对死者遗产享有继承权的证明活动。  相似文献   
883.
承包经营权是一种极重要的物权,某些承包经营权的设定对权利人有特殊要求,因此,对于某些承包经营权可否被继承也就成为争议的问题。经过深入的研究,缜密的思考,笔者不认同承包经营权不可以作为遗产的客体继承的一般论断,而用充分的数据得出,承包经营权可以作为遗产的客体继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4.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85.
我国现行的法学理论普遍认为,被继承人不是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这种流行的看法混淆了狭义上的继承行为和继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不符合继承立法的基本精神与原则,也不符合各国继承法律的具体内容。被继承人不仅是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而且还是其中最重要的主体。  相似文献   
886.
《长江论坛》2007,(3):F0002-F0002
汉口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自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后,殖民主义列强纷沓而至。他们在这里划分租界,设立各种机  相似文献   
887.
法律问答     
《农村青年》2007,(2):52-52
父母遇困难送养子女 孩子年龄不能超14岁;作假上岗有错 索要工资有权;放弃综承遗产 不能免除赡养义务;成家设定有效期 婚姻合同签也白搭;丈夫外出打工不思归 留守妻离婚哪里起诉;  相似文献   
888.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互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互为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这一规定简洁明了,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公证执业中一个案例引发了笔者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89.
无形财产的界定在法学研究中是一个较为模糊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文章在分析了无形财产界定问题产生的理论渊源后,使用实证主义的归纳法,对现行制度中“无形财产”的概念作出梳理和界定。然后,文章初步考察分析世界遗产地的两类新型无形财产——“世界遗产称号”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提出了跳出物权法传统上的“所有权归属”的思维定势,从公共需求和利益平衡出发,根据特定无形财产的特点构建法律保护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0.
赵红玲 《中国公证》2006,(10):37-38
甲、乙、丙三兄弟的父母去世并遗留下房产一套,但甲、乙、丙三兄弟一直未对该遗产进行分割。2003年,丁与甲、乙、丙三兄弟商量,决定购买这套房子,甲、乙、丙三兄弟均同意把房子转让给丁。于是,四人一起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处出具了两份公证书:一份为继承权公证书,证明被继承人所遗留的房产由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另一份为转让协议公证书,证明甲、乙、丙三兄弟将房产转让给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