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941年11月香港沦陷前夕,因主张抗日反蒋而被迫避居香港的邹韬奋,在中共南方工委所派的乔冠华的接应下,安全撤离香港辗转到达上海。邹韬奋希望去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敌后抗日斗争情况,中共上海市委也觉得邹韬奋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留在上海风险太大。便遵照邹韬奋的意愿,安排他就近去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11月底,邹韬奋抵达新四军第l师师部驻地东台县,受到第1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42.
深夜伴妈妈韬奋8岁那年,二弟6岁,还有一个妹妹3岁。3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他妈妈查氏亲手做的。为了生活,妈妈还时常收些外面的女红来做,白天忙,晚上也不歇。韬奋见到妈妈这般辛苦,每次总是感到不安。夏天的一个晚上,万籁俱寂。韬奋躺在床上,坐在床边的妈妈,轻轻地哼着自编的歌曲:  相似文献   
43.
好男好女     
边际 《新湘评论》2006,(12):60-61
1942年12月30Et早晨,当金色的阳光照在南通县四安镇北的广场卜时.一位身穿新四军蓝色大衣、面目清瘦的中年人走上了讲台。虽然他身患重病又经过长途跋涉,可仍然神采奕奕地发表了演说。他说:“抗日战争已到了恭贺新禧的阶段,我目睹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已经在望了!”在那段极其艰苦的岁月里。这番话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邹韬奋。  相似文献   
44.
余江是人民英雄邹韬奋的故乡。在我请调返乡研究邹韬奋的31年中,感受到国家高层领导非常关心余江,激励我奉献邹韬奋研究事业。现将他们题词敬录如下,并说明原委。  相似文献   
45.
《党史文苑》2009,(7):F0002-F0002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卓越的新闻记者,杰出的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是继鲁迅之后的文化旗手,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了进一步研究韬奋思想、弘扬韬奋精神,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任记者、原余江县政协副主席邹华义,  相似文献   
46.
名言警句     
正◆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  相似文献   
47.
正1931年6月中旬,上海曝出一桩丑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年已46岁,娶有一妻二妾,却又利用权势软硬兼施,娶本校应届毕业女生保志宁为第三妾,除了付给其10万元嫁妆费外,还耗资50万元在愚园路造了一幢豪华婚房。对此,著名报人邹韬奋在其主编的《生活》周刊上给予了无情揭露和抨击。这时,《生活》周刊又收到了读者陈淡泉来信,大意谓:王伯群趁着负责南京交通部办公楼及上海大夏大学教学楼营建的机会,将婚房交营造商一并建造,将公款混用于私宅,要求《生活》周刊调查揭露。  相似文献   
48.
徐虹 《各界》2014,(6):69-72
2O13年的7月1日,邹韬奋先生和我外公徐伯昕创立的生活书店在北京恢复设立,我有幸参加为此召开的座谈会。会前,走进北京三联书店办公楼大厅,外公的大幅照片扑面而来:坚毅,沉稳,睿智,又栩栩如生。多么熟悉的相片啊!这是外公去世后,我为外公精选的遗像,曾刊于1984年4月的《人民日报》。那一刻,回忆像潮水般涌来。  相似文献   
49.
岳国芳 《学理论》2013,(3):88-89
邹韬奋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态度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内在人格素养与复杂的外在环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渴望进步的内心与舆论平台的结合、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与寻求救国道路的结合、信仰民主自由的灵魂与主动汲取先进思想的结合。这些结合的因素相互交叉影响着、强烈碰撞着,影响并决定了邹韬奋的政治选择,最终走向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间势力的代表之一,他的政治选择也体现了中间势力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0.
一代报人严怪愚因不畏强权,文风犀利,笔挟风雷,成为抗战时期与邹韬奋、范长江、冯英子等齐名的著名记者.他曾第一个果敢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丑闻,震惊海内外,赢得了“新闻勇士”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