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76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350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处罚原则的规定,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何谓“损害”并无相关的具体规定或司法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司法的统一性。“损害”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来界定就质而言,其仅指有形的物质性危害结果;就量而言,其仅指达到严重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危害结果;就原因而言,其仅指由行为人基于最初意欲实施的目的犯罪的实行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12.
费英秋 《前沿》2002,(1):5-7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精髓 ,分析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实践结果 ,在此基础上 ,围绕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积极示范效应与消极示范效应、先富者的致富途径、先富与后富三个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开发活动对企业是重要的 ,而目前关于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意见并不统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研究开发所下的定义、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 ,可供我们参考 ,但全部费用化和部分费用化都欠妥当。  相似文献   
14.
比较中国内地与澳门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中止的立法模式、成立范围、种类、共犯中止、处罚等方面。相比之下,两地的犯罪中止理论各有所长,确有相互借鉴之必要,其比较研究必将推动各自犯罪中止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一场特大洪水袭击了广西部分地区。无情的洪水冲倒民房26.26 万间,其中住房全部倒塌的灾民达43409 户,住房连片倒塌10户以上的村屯达到 324个,其倒房数量之大,恢复重建任务之艰巨,为广西近年来所罕见。面对数十万无家可归的灾民,自治区党委,政府迅  相似文献   
16.
该书《绪论》中介绍说:“20世纪以来,在西方法学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法学研究的综合趋势。这种趋势的最早预言者庞德号召在西方法学实现‘大联合’,这种联合包括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合,也包括法学各派之间的联合。”“本书就是以20世纪以来西方法学的这种综合趋势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三大法学的‘合流’,在对三大法学派的理论争点进行分析后介绍了他们从20世纪以来的相互靠近和共同倾向;第二部分是对试图综合三大法学派并超越三大法学派的综合法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放弃重复侵害行为,不论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说,还是从其行为特征看,其法律性质应当属于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18.
次全面的思想状况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2份,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大学生历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仲裁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仲裁时效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不及时行使权利超过仲裁时效的 ,失去仲裁胜诉权 ,但不必然失去胜诉权。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期限应视为时效中止 ;如果在时效进行当中出现了当事人行使权利的事实 ,就必须停止时效的进行并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20.
对于部分共犯成员停止犯罪的效力问题,我国"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通说与犯罪中止理论均未能对其进行妥当的处理.随着共犯脱离理论的引入,我国学界围绕这一问题产生了新的争议.应整合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与共谋射程理论的优势,基于心理因果性与物理因果性两个要素,借助辅助判断要素对共犯脱离的成立与否进行判断.并依据脱离人是否以积极方式表达脱离意思,在心理因果性与物理因果性之间转移判断侧重点.在对共犯脱离的罪责处理上,应设立独立的刑罚减轻条款以维持刑法的体系性,进而发挥共犯脱离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