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19篇
中国共产党   62篇
中国政治   358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存问题     
我是在南非的开普省写下这篇文章的,我有幸到那里度假,徘徊于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和弗朗斯胡克(Franschhoek)的葡萄园间,徜徉在桑伯纳野生动物保护区(Sanbona Wildlife Reserve)的动植物中。昨天,我和两只白色的母狮不期而遇。它们浑身雪白这一点已经足够少见了,更令人称奇的是,我站在距离它们只有30米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42.
杨溢 《学理论》2013,(17):169-170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稳定、遏制违法犯罪、提升社会全民的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而未成年人处在人生道路的成长阶段,个体能力、生活经验、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是十分的有限,更谈不上具备助人脱险和与犯罪分子作正面斗争的能力。法律规范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必须切实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这就要求全社会行动起来,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不要过度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合理的"见义而为",在法律与道德中体现出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也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3.
《北方法学》2021,(1):38-45
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凸显。《民法典》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属性界定以及相应保护规定,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为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立法依据。但是,个人信息随技术变化还有许多方面不甚明确,适应这种变化的法律要求会不断提高。在《民法典》的视域下,不仅可以看到要保护哪些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属性和实施保护的基本取向,还可以发现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进程。  相似文献   
44.
杨华  姜秀璇 《法制博览》2022,(13):157-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可以看出将个人信息分为两大类,即一般个人信息与敏感个人信息.对劳动者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不仅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诉求,更是企业防范用工风险,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的必然要求.鉴于劳动者个人信息保护的企业风险点主要集中于招聘、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45.
郭若嫄 《法制博览》2023,(14):32-35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出台,通过拓展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确立“告知—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规制人脸识别和算法推荐等新兴技术手段、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强化侵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充分彰显了立法的时代性。《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相互补充配合,为网络平台用户信息利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6.
贾臻 《法制博览》2023,(3):139-141
目前,由X微博开始,诸多软件平台以“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进一步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等行为”等理由,上线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这一功能主要为软件方将自动将用户个人的IP属地公布于用户的个人主页、评论区等部分。用户IP属地的展示具体范围为:境内账号将属地具体展示到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境外账号则会将属地情况展示到国家(地区)。该功能对于用户IP属地的展示具有强制性,用户无法自主选择对是否开启或关闭IP属地的展示进行操作。依据实际操作发现,即使用户在使用该类软件过程当中关闭位置相关定位权限,IP属地展示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47.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58条规定了大型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即“守门人”义务,该条款也可以称为“守门人”条款。“守门人”条款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体系中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规制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为中心;但第58条规制对象是大型平台,大型平台在第58条语境下并非个人信息处理者,而是一种管理者的角色。第58条仅规制大型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管理行为,而不规制其自身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这种特殊性对第58条的解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大型平台违反第58条的法律责任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律责任部分是针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进行设计的,大型平台违反第58条时,其法律责任的确定不能简单套用相关条文。  相似文献   
48.
同意和默认同意构成《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础。默认规则是基于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等理由的默认同意规则。《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7条第1分句一方面推定信息主体同意信息处理者处理公开的个人信息,建构起基于知情同意的默认规则;另一方面赋予信息主体对默认规则的“明确”拒绝权,二者共同构筑了处理公开个人信息默认规则的完整架构。作为一种倾向性的默认规则,该分句是对信息主体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调和,也是在知情同意框架下通过助推的方式促成不同群体利益的调和;它在尊重个体自由与自主的前提下,通过规则设置突破基于知情同意的“个人控制”模式,拓展了信息处理者自主处理个人信息的空间。  相似文献   
49.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以国家法律形式为特定流域而制定的法律,是以水资源保护开发为中心的开创性立法。基于环境资源的共同自然属性,借鉴域外流域立法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域外流域立法经验,《长江保护法》立法可以从中获得三个维度的启示:一是树立长江流域综合生态系统理念。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主体参与,综合考量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把长江大保护纳入长江流域综合生态系统中来进行立法。二是为长江大保护引入市场机制。基于"污染者负担"原则,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的使用、污染、补偿、恢复等纳入到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三是扩大长江大保护的公众参与。《长江保护法》的起草、审议、落实等都要丰富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保障其表达权、建议权、知情权、监督权,确保人民的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50.
翟峰 《中国人大》2009,(16):43-44
2009年“两会”期间,很多网民在网上热传一条人大代表建议,即“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保存和刹用的行为,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事实上,人大代表的建议和网民们在网络上热传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问题,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也是当今社会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