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2268篇
政治理论   40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31.
唐宋 《时代主人》2006,(8):24-24
“如果我们之前的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能够做好。唐山人民或许能减少伤亡。”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天灾预测专家依然为当年的劫难痛悔。  相似文献   
23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亚龙 《中国减灾》1997,7(1):24-26
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科学评估气象灾害风险,采取正确防灾措施,对减轻灾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风对港口、码头有很大影响,筹建码头时,选择恰当,就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80年代,上海市煤气公司规划建造煤气厂和煤码头,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建在宝山石洞口,另一是建在浦东。后来经过对两地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选择了建在浦东的方案。因为石洞口气象条件比浦东差,风的影响会造成驳船不能常年作业,一年约有三分之一时间不能…  相似文献   
233.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1):6-7
今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灾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于10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分析我国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措施和办法。本刊摘要刊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和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的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34.
金磊 《中国减灾》2003,(4):47-48
建立有效的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及预警和迅速反应机制是实现现代化城市政府职能的关键。在现代城市综合减灾战略中,防灾减灾规划是至关重要的,而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就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最有效的应急手段。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编研城市应急预案,成为一个必须予以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森林防火工作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发生突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常规的工作套路已很难奏效;森林面积逐年扩大,防火任务日益艰巨和繁重;森林火灾持续回升、对社会和人类安全的威胁加重。面对这些,在认识上、行动上尚未有充分准备和同步变革的护林人,日益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困惑和压力。如何与林业五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俱进,如何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无疑是一个严峻紧迫的课题。现实热切呼唤新的管理规范和方法。凡事预则立,…  相似文献   
236.
黄土黄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勤业  景可 《中国减灾》2001,11(1):19-22
伴随西部开发,黄土高原亦掀起了大规模的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的热潮.但回顾历史,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防灾减灾至今仍是西部开发中的一个"坎".本文从制定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加强统一领导,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教育、人口素质有待提高等4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237.
减灾教育与减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海玲 《中国减灾》1999,9(3):47-5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减灾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虽然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暴露了我国减灾能力的薄弱。我国经济基础比较差,在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建设各种高标准的减灾工程,发展非工程减灾措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而减灾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在重视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38.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浩云 《中国减灾》1999,9(1):15-18
1地理与水文特征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和上海,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大运河是流域内最长的河流,由镇江至杭州,全长203公里。太湖流域上游东苕溪长165公里、西苕溪长145公里,两者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南北两侧,进入太湖总集水面积6000平方公里。发...  相似文献   
239.
9月,北京秋高气爽,硕果满枝。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派出几组专家,分赴西南、西北、东南等地,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进行实地调研。 记者应邀与5位专家一同赶赴福建,就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巨灾应对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采访。  相似文献   
24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功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