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63篇
世界政治   4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7773篇
中国共产党   334篇
中国政治   1459篇
政治理论   279篇
综合类   198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当事人取保候审权利保护之不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保候审不仅仅是强制措施,在特定情况下还是被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但因取保候审的权利属性未受到重视,致使在取保候审制度中未建立起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因而有必要对该项制度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确保在刑事诉讼中公民取保候审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932.
论诉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通过适用而进入诉讼程序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对宪法适用在我国还未进入视域的原因从表层和深层作了分析,从法理上阐明了宪法进入是必要和可行的,最后提出了双轨制的宪法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933.
民事诉讼中存在着案件经再审程序审理后并没有及时终结反而进入新一轮审理中的循环诉讼现象。通过分析这种现象的危害指出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立法价值取向失衡和制度设计存在漏洞是诱发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进而提出以建立再审程序一审终局制为重点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934.
日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中 ,首次将电子邮件打印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此种操作 ,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该案的案情及争议的核心问题所引申出的证据法上的命题为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 ,电子邮件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此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从另一起真实案例中抽象出“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同时适用”的讨论模型。本刊特发表该院法官的二组讨论文章 ,以期待学术界能够举一反三 ,推动我国法官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5.
日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中 ,首次将电子邮件打印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此种操作 ,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该案的案情及争议的核心问题所引申出的证据法上的命题为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 ,电子邮件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此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从另一起真实案例中抽象出“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同时适用”的讨论模型。本刊特发表该院法官的二组讨论文章 ,以期待学术界能够举一反三 ,推动我国法官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6.
赵炜 《天津检察》2008,(1):45-46
1、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及其不足。由于《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制度的规定得过于笼统,只是简单的规定了代理权、代理人的范围、委托代理人的时间,而对代理人的权利、义务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影响到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37.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938.
李波林  周欢 《法制与社会》2012,(29):113-114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对特定范围内的民事公益案件提起诉讼已写进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在我国,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权,以制度为载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已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应当分别从诉讼原则、诉讼范围、举证责任、诉讼程序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939.
我国公益诉讼在立法和司法上相对滞后,司法权对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束手无策。当前,加强行政公益制度研究,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40.
新司法解释与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行政公益诉讼是行政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纵观已有的研究 ,大多局限在行政公益诉讼内涵、与传统行政诉讼的区别、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一般介绍 ,以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理论阐述上。相比较而言 ,立足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 ,探讨行政公益诉讼的现实可能性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