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陆机的诗文有着浓重的生命意识,本文择取了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其感时叹逝之作以"悲时-焦虑-寻求超越"为情感主线表达了生命之思,而其行旅与幻想性作品则分别表达了对"现实性空间"与"超越性空间"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陆机五言诗相较于汉乐府和汉魏古诗,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就是语言由浅俗趋向典雅。本文详细考察这一语言特色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一特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五言诗发展的影响,使我们对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之作,其受魏晋玄学影响颇深。陆机当是魏晋时期受玄学言意 之辩与有元之辩影响而畅谈文学创作的第一人。因这样的文学的哲学会通,从而产生了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理论 ——言意论和虚实论。  相似文献   
14.
陆机籍贯、家世、生平、行迹等问题,存在诸多疑难.通过钩沉史料、稽考二陆诗文,可知陆机籍贯是吴郡吴县(今苏州),出生于吴郡横山(今昆山),与上海松江无涉.陆机于太康十年春入洛,永熙元年三月后任太傅祭酒.陆机有姊二人;妹一人,早夭;有兄三人:晏、景、玄,玄早夭,没有分领父兵,<三国志·陆抗传>记载有误;弟二人:云、耽,与机同年被杀.陆抗卒后,机分领抗兵,任牙门将,然旋即举家迁居建康秦淮之侧;吴亡后,退居华亭旧里,闭门勤学,并无"被俘入洛"或"举家迁徙寿春"之事.  相似文献   
15.
乔媛媛 《学理论》2012,(31):150-151
左思、陆机皆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人物。钟嵘《诗品序》云"陆机为太康之英"。为何产生洛阳纸贵效应的左思没有得到"太康之英"这顶桂冠呢?笔者从出身、仕途、容貌、性格、才气等若干方面分析左思与陆机的不同。综观各个方面,左思都比陆机略逊一筹,称陆机为太康之英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16.
陆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著名美学家,其名篇《文赋》对艺术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就艺术美学的许多重要方面,发表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他的艺术美学思想是丰富的、多维度的,几乎涵盖艺术的所有范畴,具有多元性和广泛的艺术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定坤 《理论月刊》2022,(12):139-151
六朝赋的诗化是唐前诗赋互动的核心内容,是文学思想和文体学领域的重要命题。受现代文学观的影响,学界多注重建安和齐梁尤其是前一时段;实际上这一命题应基于诗赋的辨体自觉,以此二陆赋学才应是六朝赋诗化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标志。陆机分异诗赋体格,以赋主“体物”而导向语言修辞的“细切”诗化,同时伏下了“体物”“缘情”交越互用、“体物”而“感物”的抒情逻辑进路;陆云无辨体拘执,承建安时风旗帜鲜明地指出赋的“情”本理论,表彰“体物”而“抒情”的物情化写法。但二陆又都强调本于玄学的“浏亮”“清约”审美风格,规限和导引了赋在体物中注重出之以虚化情理的诗性造语与在篇幅上压缩句式和改变结构而延及诗化的修辞策略。二陆赋学一明一暗所建构起的互补性的诗化理论,完全影响了此后赋体诗化的发展路向;这一命题的清理辨析,可以促进对诗化表征于抒情意涵、篇幅形制、语言探索三个方面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艺术形式着眼,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主要基于三个层面的建构:其一,辞采清绮。陆诗造语清雅、设色清绮,崇尚文言、成词,且讲究练字,着意塑造清澄、静美之意境。其二,流韵绮靡。陆诗根据情感需要决定句中平仄和句尾用韵,用平缓之声韵抒发哀而不怨之情,用抑扬顿挫之声韵表达怨诽之意,声调沈郁、蕴蓄,有幽咽、低徊之风貌。其三,析文绵密。析文指文字上的对偶,陆诗对偶数量多,且种类繁富,呈现出整饬之美;析文亦有剖析之义,在结构上,表现为铺衍,在句法上,表现为绵密,陆诗整体呈现出"细密"的风貌。这些审美质素共同构成了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最爱表现的一个主题,我国魏晋时的诗文尤其如此,挽歌诗是典型的探讨死亡的诗歌体裁.魏晋文人挽歌诗是在理性的觉醒和动荡的历史土壤中酿就,文人通过挽歌诗表达了浓烈的感伤情绪和对死亡主题的终极关怀,并且不同时期所关怀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历史遗痕上海根须 有人说松江是挂在上海这座大都市胸前的古玉,也有人说松江是上海这幅世界名画旁的一枚印章。不管别人怎么说,松江一直用微笑遮盖住沧桑。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市,这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地铁9号线终点站便是松江新城,从繁华的都市来到松江,仿佛春节放完鞭炮进屋忽然看到一盘初绽的水仙,心立刻宁静下来。松江水墨画般的风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她的别名“云间”。一千七百多年前,晋代文学家陆机去洛阳拜见名士荀鸣鹤。荀鸣鹤自报家门,“日下荀鸣鹤”,陆机脱口而出“云间陆士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