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1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5篇
法律   517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35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妇运》2012,(4):19-20
政府出资在社区设立妇女专干公益岗位,是新时期妇联组织拓展组织功能,延伸工作手臂,切实解决妇女再就业问题,强化社区妇女工作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2.
刘艳玲  聂志菊 《工友》2012,(6):23-23
近日,湖北保康县义林公司职工迎来了两件喜事,一是公司出资20多万元解决了职工期盼已久的住房公积金,二是公司出资80万元安装二级电站水渠护栏,消除了常年多次发生的溺水伤亡隐患。职工称赞说,民主管理"五步工作法"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相似文献   
23.
程磊  商志强 《江淮法治》2012,(10):34-35
身居德国的唐某出资委托父母买房,后因要求父母协助办理产权过户手续遭拒,唐某将双亲告上法院,要求确认房屋的产权归属。近日.泾县法院成功调解了这起物权确认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24.
郝磊 《法律适用》2012,(8):40-44
股东除名制度是各国公司法中化解公司内部矛盾冲突的一项重要机制。允许公司基于一定的原因对问题股东进行除名,有助于在保证公司组织体存续的前提下,切实维护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已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引入了公司股东除名制度,但由于规则较为简单,使得该制度在具体适用的过程中尚存在着诸多困惑,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厘清。本文即在于运用  相似文献   
25.
资讯     
正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审涉外案驻华使节称律师达国际水准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外股东出资纠纷案,部分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案件审理。该案上诉人为新加坡中华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上诉人为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双方因股东出资发生纠纷。经过审理,法庭当庭判决,撤销福建省高院一审判决,驳回大拇指科技公司的起诉。旁  相似文献   
26.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与出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枝淬  周航 《法学杂志》2006,27(3):73-7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一直是公司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影响股东资格认定的所有因素中,出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因素。股东资格的认定与出资关系主要表现为:在不出资情形下,不能出资者不取得股东资格,不愿出资者可以认定其具有股东资格,但必须要缴足应当认缴的份额;在出资瑕疵情形下,一般的出资瑕疵,可以认定出资人的股东资格,严重的出资瑕疵,出资人不能取得股东资格。出资证明书或股东凭证是证明出资人出资的物权性凭证,持有出资证明书或股东凭证的人并不表明其一定具有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27.
破解阻碍专利权出资的制度瓶颈,应从法律有效性与经济有效性两个维度审视,在两个维度上完成专利权出资才能充分实现专利技术的权利价值和商业价值。案例分析表明,在专利权出资人和公司股东实施专利权出资活动过程中,在司法部门解决专利权出资纠纷过程中,专利权出资有效性问题形成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实践和认知。建议以生产力优先标准进一步优化相关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更新专利权出资的制度机制,支持当事人采用更有效率的专利权出资模式,这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杜钦 《法制博览》2023,(16):71-73
股东出资制度在转变为完全认缴制后,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但随之而来的债权人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的问题日益严重,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应运而生,旨在平衡股东的期限利益与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制度的概述入手,对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有助于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29.
吴燕 《法制博览》2023,(20):88-90
《公司法》的施行,成为约束公司行为的规范,还对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公司法》的施行变相加快了我国公司相关制度的完善速度,成为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公司法》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有较大意义,但是从司法实践中发现公司法人存在一定问题,在债权人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公司、债权人、债务人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公司法》在债权人保护方面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0.
何俊灵 《法制博览》2023,(23):58-60
民间借贷中的隐名借款行为,涉及的权利义务内容较为复杂。它涉及的主体包含了三方主体,即隐名人(实际借款人)、出名人(名义借款人)以及出借人。从法律结构上来看,其包含了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之间的内部行为,也包含了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外部借款行为。针对隐名借款行为引发的纠纷,应当怎样认定相关合同的效力,以及如何进行法律责任的确定,对于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结合我国法律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的经验,来探究隐名借款人的法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