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4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7篇 |
工人农民 | 4篇 |
世界政治 | 3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0篇 |
法律 | 367篇 |
中国共产党 | 76篇 |
中国政治 | 220篇 |
政治理论 | 26篇 |
综合类 | 2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生效后,我国形成了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全新戒毒体系,从法理精神和司法体制改革方向上来说不愧为一大进步,更加有利于对执法权主体的监督,但由于这种监督多半是作用于实施决定权的主体,且当前强制隔离戒毒执行工作执法监督方面的立法缺失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强制隔离戒毒执行工作的方法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实际运作中,对强制隔离戒毒执行主体的执法监督存在着从立法层面到实施层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本研究是以个案管理对社区戒毒的介入为视角,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个案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运用了再社会化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旨在社会社区戒毒工作中充分发挥个案管理的优势,从多个方面控制社区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在社区戒毒人员再社会化中推广个案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吸毒防治工作提供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26.
随着劳教戒毒场所工作职能由单一的对劳教人员进行管理教育向强制隔离戒毒和劳教管理教育双重职能的转变,随着收容收治对象在人员数量和构成比例上发生的新变化和“多进宫”及感染HIV人数明显增加等新情况,随着管理教育方法手段由单纯的管理、教育矫治向管理、教育矫治和治疗康复的转变,随着劳教制度改革的深化,随着社会民众、新闻媒体对劳教戒毒场所执法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时期新形势对劳教工作和戒毒工作及戒毒康复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27.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探索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戒毒模式——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被证明有效实现了场所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对接,健全了对吸毒人员的戒治、巩固、跟踪帮教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8.
一、定性关于吸毒行为的社会定性,惯常提法有:社会病、社会消极现象、社会问题。其中,最常用的概念是'社会问题",它成为当今世界四大问题之一,即失业、犯罪、吸毒、环境。说吸毒行为是社会问题,是有理由的,因为人们的思维惯性,在提到"问题"时是把它做负面理解和表述的。换句话说,这种行为是社会的负面现象,消极行为,为人类社会所谴责的行为,它给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害性后果。我们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换一种思考角度,即从吸毒与犯罪之间关系开始讨论。换句话说,既然吸毒即是犯罪,为什么国际上通行的观念把吸毒行为与犯罪行为并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我们想从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展开对吸毒行为所独 相似文献
29.
强制戒毒期间折抵刑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吸毒人员刑事犯罪数量的增加,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戒毒期间是否可以折抵刑期的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出现强制戒毒期间折抵刑期的法律适用混乱现象。一、强制戒毒的性质及适用折抵刑期的争议强制戒毒是公安机关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依法强迫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 相似文献
30.
褚宸舸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6):114-122
我国的戒毒医疗机构可以分为监所戒毒医疗机构和社会戒毒医疗机构两类,后者包括戒毒医院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通过对西安市四家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戒毒医院数量逐渐下降,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美沙酮门诊病患数量减少,门诊覆盖面不够,管理难度大。其问题背后凸显出顶层设计不足,相关政策、法律体系需要完善。社会戒毒医疗机构作为国家救治责任的载体,应对其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建议《禁毒法》、《戒毒条例》修改时,完善并明确地方政府对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政策性投入,明确病患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创新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管理,将自愿戒毒、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医疗机构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制度有机结合,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和职业荣誉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