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64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3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这注定是要被写入历史的案件。2012年之初,浙江东阳年轻女富豪吴英的"集资诈骗"二审死刑判决紧紧地牵动世人之心。很多人放下私情,关注公事,舆论界、法律界、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为吴英求情的热潮,呼吁刀下留人的微博绵延不绝,云集众多经济学家、法学家的法学界、经济学界多个专门研讨会春节一过即行召开。  相似文献   
162.
目前集资诈骗犯罪大多以投资收藏黄金、保健品等为隐蔽性方式,选择老人及离退休人员为犯罪对象。这类犯罪团伙组织结构严密、稳定,分工细化,具有很强的犯罪能力。其利用媒体、大型会议等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隐蔽性和欺诈性更强。识破此类手段的关键是是否有实际的买卖行为,是否不论盈亏都有定期、定率的返利行为。  相似文献   
163.
近几年来,各种非法集资活动所构成的犯罪案件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这些案件多涉及高额的资金数量以及宽泛的人员,使人民群众遭遇了极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安定。而国家当前的法律规定对于这些非法集资的案件处理尚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使得非法集资的犯罪活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4.
张绍谦 《法学》2012,(3):3-10
本文从刑法是否应当对集资诈骗罪规定死刑、吴英集资诈骗犯罪案件本身所表现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以及对吴英判处死刑可能产生的不良社会效果等三个层面,对吴英为何不应判处死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5.
罗山松 《检察风云》2012,(19):46-47
泪还是热的,泪痕却冷了。2012年8月21日一大早,南京市看守所,一个曾经的职场达人,美目蓄泪,红唇半咬,想不到竟会以待罪之身度过自己40岁的生日。漂亮打工妹,一心要做女白领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的杜静秋,走出大学校门,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走进南京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当了一名合同工。她清雅秀丽,娇嫩但不娇气,深得领导和工友喜爱,工作很快进入佳境。正当她满心憧憬美好明天时,"节能减排"风暴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166.
温源 《传承》2012,(3):68-69
一些披着民间融资“外衣”的非法集资活动已对金融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高利贷的真面目,防止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潭,不仅关乎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转,也成为稳定社会、防范投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7.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通常具有对象涉众性、行为链条性和证据海量性等特征,给司法证明带来了独特的挑战。现行司法解释提出了综合认定、抽样验证、属性推定等规则,但此类规则的理论基础尚待明确,司法适用存在诸多风险。基于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特殊证据结构,以证据端口理论为基础整合并优化现有的证明规则,有助于理清取证和证明的基本要求,解决该类犯罪的司法证明难题。鉴于综合认定规则的适用标准不够统一,且面临关键证据缺失的风险,有必要优选证据端口全面取证,并结合其他证据端口进行印证分析。现有的抽样验证规则容易与抽样取证混淆,且未能关注抽样对象的内在差异,有必要限定抽样验证的证据端口要求,并明确抽样的证据材料范围。对于资金属性的推定规则,需要明确推定的性质和要素,以及推定规则的适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8.
集资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使用诈骗方法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方法应达到足以使一般人产生错觉的程度,对募集行为或企业远景进行夸张性描述,没有超过公众的容忍度,一般不宜认定为诈骗行为。单纯由于投资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严重的资不抵债,致使大量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也不宜认定为占有集资款的故意。  相似文献   
169.
高利借贷行为的不断发生,使得非法集资案件、群体性事件、恶性追债案件频发,高利贷成为犯罪的重要诱因,其引发的犯罪问题日渐突出.[1]笔者以天津市红桥区为样本,梳理该区人民检察院2007-2013年以来审查逮捕因高利借贷引发的犯罪情况,以期对惩治该类犯罪有所裨益. 一、高利借贷引发的犯罪分析 2007年至2013年,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因高利借贷引发的犯罪案件24件51人,涉及罪名9个,主要集中在集资诈骗罪和诈骗罪,另外还涉及合同诈骗、职务侵占、贷款诈骗及暴力讨债引发的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犯罪.  相似文献   
170.
通过分析高利贷引发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社会危害和引发的原因,提出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犯罪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预防此类犯罪提出对策,以期能有效降低此类犯罪的发生率,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