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1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223篇
工人农民   237篇
世界政治   7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0篇
法律   5674篇
中国共产党   5419篇
中国政治   6705篇
政治理论   1714篇
综合类   246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2402篇
  2013年   1859篇
  2012年   2161篇
  2011年   2212篇
  2010年   1906篇
  2009年   1903篇
  2008年   2012篇
  2007年   1514篇
  2006年   1236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672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晚清立宪维新,寻求司法改革,一方面鼓励学生出洋游学,而出现有法科留学生;另一方面开设法政学堂,培养法律人才,使旧官绅学习新法,而成法政学堂法科生,一时,社会争相学习法律,法律人因此形成一股社会的新动力。走向共和之后的大理院判决,彰显了法律人在当时立法不足的环境下,以司法造法方式,继续为法制改革作出具体贡献。法律人学有专精,分布在大理院以及其它司法机关。检视时代变化下,法律人在过去的杰出表现,看法律人力量的崛起,以及法律人对司法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这其中尤其以浙江法律人更是头角峥嵘,可为法律人崛起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2.
自晚清变法修律以来,学界多批评传统州县司法的主要弊端是行政兼理司法和与此相关的非专业化司法,现在发现了大量反映传统司法实际运作的司法档案材料,此种观点有了反思的必要和可能。事实上,从传统中国州县司法的实际运作来看,其重点是查清案情和进行判决,起决定作用的是“常识”而非“专业知识”,而且“常识”才是传统地方司法所真正需要的。这种“常识”包括了“律学常识”、官员“伦理常识”和“地方性常识”等部分,从而具有浓厚的主观性、地方性和个人化特征,使得传统地方司法更依赖于官员个体。从司法独立和专业司法的眼光来审视传统是一种时代错位,它忽略了制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对应关系,既不利于学术研究,同时也回避了建立现代司法体系的真正阻力所在。  相似文献   
83.
在美国商标淡化诉讼中,一直存在“淡化可能性”与“实际淡化”的证明标准之争。2003年,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审理莫斯里案而首次介入。表面看来,最高法院已将标准统一为“实际淡化”,实则依然模棱两可,而根据反淡化和禁令救济的基本法理,证明标准又只能是“淡化可能性”。可见,问题远未解决,争论仍将延续。鉴于商标淡化理论的影响早已超出美国国界,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亦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医生和护士都叫她“苗苗”。 2岁的苗苗已经睡着了。睡在医院的病床上。妈妈陪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拉着她的手。  相似文献   
85.
交通肇事罪中四种"逃逸"行为之认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贵英 《法律科学》2005,23(1):66-70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中的多发现象 ,为刑事司法与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在不同情况下 ,“逃逸”的刑法意义并不相同 ,刑法第 1 3 3条和 2 0 0 0年 1 1月 1 0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 ,总共包括了四种情形的“逃逸” ,分清这几种情况下的“逃逸” ,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段宙耀  荆升文 《前进》2005,(6):15-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阳泉市委、市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社会发展全局,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富裕阳泉、文明阳泉、生态阳泉、诚信阳泉”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全市出现了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文化艺术繁荣、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一、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阳泉市作…  相似文献   
87.
张丽民 《实践》2006,(2):15-1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两个同等重要、共同向前推进的历史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的双重目标。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和谐发展又可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  相似文献   
88.
石党云 《传承》2010,(12):12-1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一。邓小平从人类社会的实际出发,促进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他果断作出转变工作中心战略,决定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把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上来,体现了对人的极大关怀,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89.
褚民谊意识到彻底失败了,他又觉得被命弄得太累了,为保命投靠日本人,为保命在狱中算尽天机,到头来命还是不能属于自己。罢,去了它也许一了百了,就什么也不要操心了!  相似文献   
90.
一、从目的性上重新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从整体上说,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