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29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21年5月19日,在呼伦贝尔市新城区天骄大桥伊敏河内发现一具男尸。经查,该男尸系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居民青格乐图(化名),于2021年3月20日失踪。1.2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右颈部可见一长11.5 cm斜行创口,前低后高,上创缘伴有一长5.5 cm平行皮肤划痕和一2.5 cm的表浅创口,深达皮下,创缘均整齐,  相似文献   
432.
目的 研究钝性抵抗伤与命案现场分析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法医学现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0例存在钝性抵抗伤的已破命案进行统计,分析钝性抵抗伤分布、数量、强弱程度等与涉案人的性别、年龄、致死部位、作案工具、作案动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手部钝性抵抗伤出现次数最多;(2)前臂与手部钝性抵抗伤存在正相关性,与大腿呈负相关;(3)锤类、棍棒类作案,手部、前臂钝性抵抗伤数量最高;徒手杀人案件,大腿钝性抵抗伤明显增高;(4)案犯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时,强抵抗出现的比例增高;(5)大腿钝性抵抗伤多出现在谋性案件;(6)涉案人关系不显著影响钝性抵抗伤的强弱。结论 致伤工具、作案动机能够影响钝性抵抗伤出现的部位及数量;钝性抵抗伤程度强指向案犯可能为未成年、老年人。  相似文献   
433.
攻击伤所致闭合性掌骨骨折在法医临床实践中时有发生,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攻击伤致闭合性掌骨骨折在第一到第五掌骨都可以出现。结合掌骨解剖、形态和生物力学详细地阐述了攻击伤所致闭合骨折的发生机制。司法鉴定中还应该注意当时手部皮肤伤情:有无皮下淤血、皮肤擦伤、挫伤、肿胀等情况,来判断是否为攻击伤所致。同时要结合其他佐证,比如证人、视频、致伤物等来还原受伤经过。以保证鉴定意见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434.
目的 研究上肢锐性抵抗伤与命案现场分析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法医进行现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00例具有上肢锐性抵抗伤的命案进行统计,分析上肢锐性抵抗伤分布、数量、主被动性、强弱程度等与死者及案犯的性别、年龄、致死部位、作案动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男性手背更容易出现抵抗伤,男性手掌损伤数量高于女性;(2)上臂损伤可与手背、前臂抵抗损伤同时出现,形成相关性抵抗伤;(3)作案动机不影响上肢锐性抵抗伤出现的部位;(4)死者为未成年人时,主动抵抗出现的比例增高;(5)案发时间白天更容易出现强抵抗;(6)涉案人关系、作案动机均不显著影响抵抗伤的强弱与主被动性。结论 在上肢出现锐性抵抗伤案件中,男性死者更能保持主动抵抗行为;主动抵抗更容易发生在未成年人;强抵抗行为更容易发生在白天。  相似文献   
435.
李瑞 《中国审判》2021,(4):34-37
1月26日,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医生胡淑云在病房查房的过程中,被一名男子用刀连续捅刺后受伤,当地医院第一时间实施紧急抢救及转运救治等措施。但是,胡淑云因伤势过重,于1月27日凌晨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不幸去世。当日上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又发生一起伤医案件,一名男子用针管扎伤该医院的医生曾红梅。伤医事件发生后,曾红梅被立即送医,并转进ICU进行抢救。目前,伤者情况稳定。事发后,国家卫健委强烈谴责涉医违法犯罪,呼吁关爱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436.
<正>骨折的成伤方式或者成伤机制分析在损伤程度鉴定中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价值[1]。文献有关于颅脑损伤[2]、颅底环状骨折[3]和肋骨骨折[4]等致伤方式、成伤机制的报道,提示不同部位骨折成伤机制的分析对还原案件事实、判断案件性质具有直接的证据价值。本文报道一例以桡骨远端骨折的形态特征来分析成伤方式、重现致伤过程的案例,为办案机关查明事实、解决纠纷、公平公正处理案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37.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历摘要雷某,男,26岁。2020年4月16日从高处摔下致会阴部骑跨在钢管上受伤。当即阴囊明显肿胀,伤后3月余发现右侧睾丸质硬结节。2020年4月16日某医院门诊病历记载,患者骑跨伤5 h入院。查体:双侧睾丸肿大,质韧,双侧阴囊肿胀明显,考虑血肿。B超提示:双侧阴囊内部非均质团块包绕睾丸,血肿可能,阴囊壁水肿,阴囊肿胀明显。处理:局麻下行膀胱穿刺术,阴囊部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438.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但髌股关节运动十分复杂,准确判断髌骨骨折的成伤机制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基于髌骨的解剖结构及功能、髌骨的运动轨迹、髌股关节接触力学的相关研究,探讨生物力学在髌骨骨折成伤机制鉴定中的应用,为法医临床学的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9.
目的探讨奇正伤湿止痛膏用药期间和停止用药后对大鼠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Wistar大鼠,在其背部两侧皮肤涂抹含伤湿止痛膏药物的浸膏和不合药的对照膏剂,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药剂引起的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膏剂比较,涂药4~12h后表皮角质层开始变薄,细胞间距增大,细胞结构变得比较疏松,外层细胞有脱落。1d后,角质层疏松减轻,细胞间距缩小。停药后第1天,表皮角质层细胞间距变小。停药3d后,表皮角质层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该膏剂主要通过降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效率。停止用药后表皮角质层变化可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