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2652篇
中国共产党   224篇
中国政治   713篇
政治理论   107篇
综合类   9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人权、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非法行为的刑事诉讼制度。本文旨在分析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程序性定位。  相似文献   
882.
黄宁 《法制与社会》2013,(26):57-58
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当中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一押到底,直至审判结束,形成我国高羁押率的司法现状。《刑事诉讼法》第93条确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但该制度存在有些不足,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审查期限、审查救济程序等方面对其提出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883.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在刑事法律程序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取保候审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将采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后逃逸入为脱逃罪的必要性和其法理依据,监视居住比照取保候审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控制更加严格,即可举轻以明重,对于脱离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情况适用同样的法律。  相似文献   
884.
2012年10月19至21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在杭州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此次年会的主题为"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与会代表围绕着《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与司法解释目前,中央公检法等政法机关为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正在修订有关的司法解释文件。对于是否应当制订、修正司法解释文件,与会代表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885.
王鑫 《时代法学》2013,11(2):119-120
在法社会学所研究的诸多社会问题中,社会控制问题始终占有重要且特殊的位置。尽管学者们对社会控制的理解不同〔1〕,但是它始终与人、行为、社会制度与秩序等主题词密切联系,而对上述主题词相互关系及相关性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就构成了有关社会控制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从社会控制的各种理论观点看,社会本身的复杂性是研究社会控制问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因为现有研究早已表明相同的社会控制机制和手段,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而相同的行为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评价,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谱诺指出的,违规行为可  相似文献   
886.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权。作为一项诉讼监督权能,需要加以全面认识和把握。从立法宗旨出发,应围绕审查主体、程序启动、审查内容、审查方式、审查频次等方面科学构建工作机制,以使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发挥最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87.
2012《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继《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之后对人民检察院在审前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相关的规定,这对于强化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规定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将制约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程序化”,构建专门的听证程序,明确相关的程序性规定,增强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88.
刑事诉讼权力主体是人权保障主要的执行者,为了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主体的权利,应使刑事诉讼权力主体观念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真正做到“法律至上”和“以人为本”.在职务犯罪领域要依法运用技术侦查权,检察机关应当从理解技术侦查权的背景、意义、合理确定执行机关、细化和补充刑诉法规定、加强人才培养与装备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对我国理论和司法试点改革成果的归纳和吸收,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新《刑诉法》对其证据能力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但依然存在不足,亟需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完善,以确保案件事实认定建立在有证据能力的鉴定意见基础之上,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列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检察机关在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工作中,应拓展侦查思路,提高取证能力,全面收集并合理运用电子数据证据.新《刑诉法》确立了具有中国模式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选择了适合当前中国司法环境的道路,但新《刑诉法》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仍然面临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难题.新《刑事诉讼法》第234条对涉案财物的管理规定予以完善,还应在构建涉案财物单据移送、三家共管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89.
羁押在我国并非属于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而是专指有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庭确定其有罪之前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措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构建了相对独立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构背景看,该制度是人权保障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检察监督理论制度的创新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法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着社会秩序需求、司法效率价值等多种阻碍因素,对此应该予以重视,并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90.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构建了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基本框架,考察审查起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律依据,需要从整个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核心。审查起诉环节中检察机关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决定具有最终决定权、建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