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2179篇
中国共产党   205篇
中国政治   616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75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远 《法制博览》2022,(5):63-65
2019年通过的《文物进口条例》是欧盟在1992年颁布《文物出口条例》之后,完善欧盟文物进出口法律规制的重要立法。作为欧盟首部规制文物进口行为的法规,其旨在限制或禁止从第三国非法出口的文物进入欧盟。该条例明确了文物的定义、建立了文物进口许可程序以及进口商声明程序,对于减少文物非法贸易、加强欧盟成员国在打击非法文物交易上的合作、促进欧盟文物贸易立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已从纯粹的文物流失国转变为文物进口大国,大量文物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进入中国,所以,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自由入境,严格出境"的文物出入境单向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因此,参考和借鉴欧盟《文物进口条例》将有益于中国文物入境制度的完善,推动文物的保护与交流。  相似文献   
52.
肖怡  龚力 《法制博览》2022,(22):1-3
目前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以借养借”型非法集资犯罪出现增多的趋势,如何认定“以借养借”型非法集资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是判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实践中部分裁判倾向于关注具体钱款去向和用途比例等方面来认定其中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目的 ”,但往往忽略了“以借养借”行为的本质特征。只有从法教义学出发,基于“排除意思”为核心考虑“非法占有目的 ”,才能真正把握非法集资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的本质,也才能准确辨析“以借养借”型非法集资行为的犯罪性质。  相似文献   
53.
非法出入境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形象,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危害。目前对非法出入境的治理认识不足,基础工作薄弱,预防打击不力,各有关部门权责不明,尚未形成有效合力。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机制,加强内外合作,有效治理和打击非法出入境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54.
非法买卖爆炸物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私自买卖爆炸物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司法实践中,为了加大打击涉爆案件力度,正确适用法律,司法机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释.但法律不能包罗万象、不能穷尽一切,现有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存在瑕疵.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本罪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尽快对立法以及司法解释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55.
田兴洪 《求索》2007,(8):109-111
本文认为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罪名应界定为“破坏计划生育罪”;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本罪条文中的“终止妊娠手术”应该修改为“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并导致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本罪条文中“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的规定应该删除。  相似文献   
56.
处理非法移民问题的国际法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移民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道难题。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挑战因素,非法移民不仅违反了有关国家的边境管理法规.而且与有组织跨国犯罪、国际反恐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当代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凸现,许多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公民以偷渡方式前往他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对外形象。以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57.
雷小政 《证据科学》2016,(3):290-296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非法言词与实物区别排除”,或者说,“强制排除与裁量排除相结合”的模式。当前,非法证据排除说理是整个刑事裁判文书说理的一个“短板”。在司法实践中,许多瑕疵证据、非法证据通过“补正”、“合理解释”被采纳,但缺乏“实质说理”。强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需要强化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质说理”。这一完善过程是艰巨的,涉及实体规则、程序规则、配套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建构一独立自洽的针对证据合法性调查的“诉中诉”程序。  相似文献   
58.
目前在大量来华的外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人员。这些外国人不仅违反了我国的出入境管理法规,扰乱了正常的出入境管理秩序,而且引发了诸多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59.
陈瑞华 《法学家》2012,(2):66-84,178
中国2010年颁行的两部刑事证据规定,对"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作了明确区分,并针对"瑕疵证据"和部分"非法证据"确立了可补正的排除规则。所谓"瑕疵证据",大都是侦查人员在制作相关证据笔录时存在技术性缺陷的证据。无论是从侵害的法益、违反法律程序的严重程度来看,还是从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来看,"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都具有显著的区别,这也构成了对此类证据予以补正的主要理由。司法解释确立了"瑕疵证据"的范围、补正程序、补正的标准以及补正不能的法律后果。但是,无论是对"瑕疵证据"的界定,还是对此类证据的补正,司法官员都可能存在误读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一规则的运用,应保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60.
"恤民之患,除民之害"的全面深化改革,给了百姓沉甸甸的"获得感"。但在新的形势下,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带来的危害性却不能忽视,正确处理农村非法宗教活动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